日前,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涉及氨纶、芳纶项目扩产,新园区建设,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作为国内高性能纤维领军企业的上市公司,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资本市场热议。对于纺织行业而言,泰和新材在高性能纤维领域,特别是芳纶领域的翘楚地位,其一举一动同样是行业高度关注的。4月11日,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西全对五年规划进行了深度解读。
全盘布局:扩产能 降成本 稳质量
五年规划目标中明确了几个数字颇为亮眼,“到 2022 年,计划总投资 70 亿元,形成间位芳纶产能 1.2 万吨,对位芳纶产能 1.2 万吨,氨纶产能9万吨,间位芳纶产能保持全球前二位,对位芳纶产能跻身全球前三位,氨纶产能保持全球前六位。上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8.8亿元,利润总额 11.8 亿元;届时公司总资产将达到86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计划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到 0.4 吨标煤。”宋西全表示,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基于公司在技术、规模、资本、市场方面的优势,且希望公司能够在补齐短板的情况下向更高目标冲刺。
谈及对氨纶、芳纶扩大产能的战略思考时,宋西全简要分析了国内氨纶、芳纶的整体发展态势,他指出,未来氨纶行业将进入整合期,由于相对过剩的产能和环保政策的收紧,一些企业会面临关停并转,新旧动能转换不可避免;芳纶产业将在未来五年迎来高速发展期,其优越性能以及社会对其认可度的提升必将增加芳纶在应用领域深度和广度上的快速增长,而从全球芳纶供应格局看,有实力且稳定的供应商并不多,竞争趋于理性,国内供应商以泰和新材为代表将突显竞争优势。“我们不仅要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稳步提升并稳定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宋西全说。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扩大企业差异化发展竞争优势,泰和新材在未来五年的布局中将扩大产能与园区建设调整相结合。公司预计于2020年底前完成新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实现一期 1.5 万吨/年氨纶、6000 吨/年间位芳纶、 6000 吨/年对位芳纶建成投产。2021年开始,黑龙江路厂区开始搬迁,同时启动二期 1.5 万吨/年氨纶、6000 吨/年间位芳纶、6000 吨/年对位芳纶等项目建设,争取 2022 年底前完成新园区项目建设和老厂区搬迁的全部工作。
对标挖潜:显优势 补短板 占市场
“将氨纶、芳纶的生产线搬入新园区不是简单的复制建设,而是要逐步淘汰落后生产线,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宋西全进一步介绍说,未来公司的氨纶生产将分为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和低成本、大批号产品两部分,扩产后烟台本部将继续注重实施差别化策略,利用最新的生产技术建设粗旦丝、耐高温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稳定性、应用服务水平及市场占有率。去年,公司通过收购在宁夏新建了氨纶生产基地,每年新增氨纶产能3万吨,主要针对低成本扩张,发展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氨纶产品。此外,宁夏生产基地单体车间生产能力强,也可弥补公司此前缺少大批号产品的不足。
自公司分别于2004年和2011年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投产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全球纺织业对国内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不得不刮目相看,芳纶产品的全球供应格局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作为芳纶纤维研发的带头人,宋西全在解读芳纶项目扩产时指出,公司将加大新生产线的优化力度,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1倍,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间位芳纶扩产到1.2万吨后,公司与国际领头羊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对竞争优势加大。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公司间位芳纶的品种最多,优势明显,服务客户的能力也更强。”谈及芳纶未来发展,宋西全信心满满,他表示,对位芳纶方面,期待公司能够在扩产后进入世界前三的位置,为稳固行业地位打下基础。
目前,公司的芳纶产品在信息技术、汽车、安全防护、环保等领域占有的市场最为突出,未来,安全防护领域将成为深耕的重点。这样的布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宋西全表示国内对于安全防护重视程度的提升,防护标准的不断提高,芳纶良好的综合性能都是拓展安全防护领域的利好条件。为了促进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在对标国际化先进水平,参与推动国内标准制定及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全方位发展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相比于国际竞争对手,泰和新材多年来稳扎稳打,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进步步伐更为明显。扩产后的芳纶产业不仅令公司稳坐国内芳纶第一把交椅,改变了芳纶纤维的全球供应格局,更加提升了我国高性能纤维生产能力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除了产品本身的优越性能,良好而适时的市场渠道同样不可或缺。宋西全告诉记者,“为用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是公司多年以来的营销理念,同时坚持“专业化开发、标准化带动、多元化营销”的销售策略。“公司将在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同时,密切和终端客户的联系,不断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
据悉,通过对国内外一系列营销策略的部署,泰和新材将在未来五年实现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10%、25%、10%,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15%、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