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石河子、奎屯及南疆阿克苏、巴楚等棉花主产区调研来看,2018/19年度籽棉采摘预计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旱地、沙土地一般提前10天左右)。目前距新棉上市、轧花厂开秤不足一个月时间。部分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已完机器检修、消防和安监等验收工作,可谓厉兵秣马,只差东风。但一些轧花厂仍在对外租售或寻找内地涉棉企业合作方,既未检修设备,也未安排收购、加工人员入厂,特别是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一些手摘棉加工企业2018/19年度大量收购的希望不大。阿克苏某一条线加工线的轧花厂表示,虽然该厂对外租赁报价已下调至40万元,但由于周边棉花资源并不充足且有6家棉花加工企业导致籽棉收购价年年“高开高走”,再加上气候、品种原因皮棉表现为马值大、断裂比强度不高,因此无论自已收购加工还是对外租赁都很难赢利。如果9月中旬前仍没有内地涉棉企业联系、承包,2018/19年度将延后或停止收购。
据统计,2017/18年度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0%以上,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那么哪些原因导致内地企业对入疆承包、租赁轧花厂兴趣索然?笔者分析如下三点:
其一、2014/15年度以来皮棉销售期不断拉长,轧花厂资金占压时间长、流动性性减弱。自国家退出棉花临储政策,轧花厂、贸易商直接与用棉企业“对接”,新疆棉销售期从3-4个月延长至7-9个月,部分企业销售甚至贯穿整个棉花年度,累积的财力成本、仓储、保险及运输费用等等支出令棉花企业“压力山大”,赌棉花“青黄不接”大幅上涨又连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亏损出局者不在少数。因此内地涉棉企业更倾向于调销,不愿意进入收购、加工实体;
其二、连续三年手摘棉轧花厂难赢利,多亏损,内地涉棉企业考察、关注、承包重心是机采棉加工厂。从调查、统计来看,2016/17、2017/18年度机采棉籽棉、手摘籽棉(衣分40%)的收购价差分别分0.70-0.80元/公斤、1-1.20元/公斤,折合到皮棉上的成本价差约1500-1700元/吨、2000-2500元/吨(机采棉轧花损耗略大),但机采、手摘棉皮棉销售价差仅300-500元/吨(同等级、同品质),因此出现两个现象:一是机采棉轧花厂赚得“盆满钵满”,利润较好;二是机采棉品质指标高,让利空间大,更受欢迎,成本高、报价高、品质差的手摘棉则“靠边站”。因此手摘棉轧花厂对外租售一年比一年难;
其三、疆内棉花加工由“散、乱、差”逐渐向规模化、企业化、统一化方向过渡,小轧花厂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空间受到明显挤压。近两年,新疆机采棉种植面积得到全面推广和扩大,南疆部分农场、植棉大户纷纷改种机采棉。由大型种子公司统计,2018/19年度南疆机采棉设备至少增加了1万台,同时一些大型棉花贸易、加工企业及内地纺织厂也抓紧收购、兼并、合资中小轧花厂的脚步,目前已基本形成多足鼎力的局面。规模化企业在资金、销售渠道、加工质量、成本等的优势非常突出,疆内中小棉企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和争抢棉花资源,即使手摘棉轧花厂进行技术改造可加工机采棉、设备更新,也难逃被大企兼并、收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