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张家港、广州等港口的棉花贸易商纷纷反映,与港口保税量比较大印度棉、巴西棉和美棉出库清关持续冷清、不活跃相比,2018年澳棉的询价、出货却比较频繁,库存下滑比较明显,中小贸易商趁机纷纷清仓、解套,澳棉资源进一步向外商、大中型棉企集中。
青岛某进口商表示,12月中旬以来纺企、中间商对澳棉的看货、询价明显较11月份回暖,350吨SM 1-5/32、SM 1-1/8及少量M 1-3/32澳棉一周内售罄,一方面贸易商、纺企对保税库澳棉的清关进度有所加快;另一方面已清关人民币报价澳棉的销售也触底反弹。
据调查,12月18、19日SM 1-5/32澳棉报价97.8-98.2美分/磅(CNF,两家国际棉商报价稍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16900-17000元/吨(成本价);但贸易商、中间商澳棉报价也降至17400-17600元/吨,将财力成本、仓储、人工等等费用计算在内,部分进口企业已经进销“倒挂”。
为什么近一个月来其它保税棉出货疲软而报价高、保税量大的澳棉能“差强人意”(几家贸易商用“一枝独秀”来形容)?部分机构、进口企业看法如下:
一是目前中国各保税库澳棉主体为中后期资源,相较前期花、中期花不仅长度和断裂比强度下滑(低于29GPT),而且机采一致性、可纺性减弱,如SM 1-3/32、M 1-3/32、M 1-1/16等,CNF、CIF报价与SM 1-5/32差价达到4-5美分/磅,对用棉企业吸引力很大;二是由于2018/19年度美棉被加征高关税,不仅国内外棉花供货商,而且纺企也希望用澳棉替代美棉交货,继续履行合同。某外商表示,虽然目前港口保税印度棉、巴西棉、西非棉和美棉(均为陈棉)等数量不低,但品质、等级及其它指标替代2018/19年度美棉困难较大,买卖双方反复挑选、协商后只能采用澳棉交货;三是2019年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发放进入“倒计时”(89.4万吨),部分进口企业、中间商抓紧消费2018年配额;四是近日人民币汇率由贬转升,上破6.90,外棉进口成本持续下滑,有利于纺企、贸易商降低风险。
当然,11月下旬以来,ICE主力合约从81.30美分/磅先后再破80美分/磅、78美分/磅,引发外盘澳棉现货报价跟跌也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