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13日,郑棉期货各合约“四连阳”,CF1909上破13000、13500元/吨等整数关口,短短四个交易日上涨945点,涨幅7.43%,给了“伤筋动骨”的棉花加工厂和套保失败的涉棉企业恢复原气的机会。与之相呼应的是6月10-13日储备棉日成交率从最低47.18%回升到81.70%(5月5日至6月13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24.79吨,成交率82.18%)。
而从近几日贸易商基差销售报价来看,无论北疆机采棉还是南疆手摘棉,现货报价普遍上调200-250元/吨。郑棉期货、现货、储备棉轮出三个市场现久违的同向“飘红”,对疲态百出、慌不择路的棉企和纺企而言提振作用非常突出。
那么郑棉期货是否进入反弹乃至反转的节奏了呢?
笔者的看法是“涨有顶,跌有底”,多空双方短线仍将在13500元/吨关键点位反复僵持博弈,如果基本面与外围市场利空再度发酵并被资金利用,CF1909很有可能回试13000元/吨。
其一、对于G20大阪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解决中美贸易纠纷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并透支。近日美国财长姆努钦确认,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将于6月下旬在G20大阪峰会期间会晤,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如果有这方面的具体消息,中方会及时发布”,因此美方又使出发布虚假消息、指鹿为马、乖张势利的伎俩,陷中方于被动,考虑到贸易磋商中美分岐比较大并涉及中方主权,因此美方不做出大的让步、释放善意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一纸协议的希望比较渺茫,特朗普“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策略对中国政府完全失效。
其二、棉花市场基本面、政策面仍偏空,短期难有利好支撑。从时间上来看,2019年增发的80万吨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下达进入“倒计时”,用棉企业将重点签约进口2019/20年度巴西棉、澳棉;另外进入6-7月份新疆棉区天气步入“正轨”,棉花进入高速生长期,4-5月份低温降雨风沙灾害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直至抹平,多头炒作题材不足;再者6-9月份国内棉花供给非常充足。除315.78万吨全国棉花周转库存外(中国棉花协会截止5月底数据),还有70多万吨储备棉金与约40-50万吨进口棉做为强力补充。
其三、2018/19年度国内棉花消费的下滑将明显高于预期,纱布向上传导的压力并未结束。从调查来看,自5月份以来,广东、江浙、山东、河南等地棉纺织厂、服装企业的产销形势持续恶化,减产、停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厂家三班改两班、一班维持生产)。
问题集中在:一、缺少订单。美欧订单除大量向东南亚转移,美采购商提出“加征关税由中方出口企业自行解决”的无理要求大多被生产商、贸易商驳回,而欧盟、日韩等采购商“落井下石”,试图压价采购;二、运转资金困难。产品占压现金、信贷申请难度加大及货款回收“蜀道难”危机企业生存;三、汇率大幅波动。受外围市场、国际环境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升值频繁调整,纺服等低利润产品接单风险偏高。因此笔者认为,服装、坯布、棉纱等产销疲软行情尚未结束,棉花消费非常不乐观,与近日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替代品的“活跃”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当前“内忧外困”的形势下,棉纺织企业能采取哪些措施规避风险呢?笔者只是棉花圈中人,并非纺织厂、服装企业,看法或有些偏颇或不切合实际,仅与业内朋友探讨。
第一、棉花等原料现货“随用随买”,尽可能减少资金占压,“现金为王”的时期到来。100万吨规模储备棉轮出有条不紊的推进及80万吨滑准关税进口配额将发放,采购随时可以展开,国内市场棉花“缺口”是个伪命题,CF1909合约13000以下再考虑敞开补库。
第二、降低高支纱、精梳纱生产,降库存的同时尽可能“按单生产、按需加工”。一旦中美贸易商再次升级(美对从中国进口的剩余325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其它发达国家采购商“背信弃义”,高档纺服出口可谓“压力山大”,尽早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库存风险“有备无患”。
第三、接单大幅下滑且尽早减产、停产,撑下去并无益处。5月份以来郑棉期货CF1909、CY2001合约盘面价格跌幅分别为18.51%、18.9%,基差销售的2018/19年度新疆棉现货报价也下调9%-9.5%,但江浙粤豫等地C32/C40棉纱现货价格则仅仅回落了5.5%-6%,显然与棉花期现、棉纱期货的调整幅度不协调、不匹配,因此棉纱价格补跌的风险仍非常大。
第四、棉花采购重点是储备棉、“点价”仓单。一方面2019年澳棉因天气、干旱等原因皮棉品质指标下滑突出(长度短、马值大,强力不足),而2019/20年度巴西棉采收、加工、交货又存变数;另一方面储备棉、基差销售仓单价格优势相对明显,而且纺中低支精梳、普梳纱配棉“绰绰有余”。对于一些纺企呼吁政府部门加大减税、降税力度,增加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等等措施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实锤”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