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衰落的全球供应链巨头Li & Fung Ltd. (0494.HK)利丰有限公司周五早盘紧急停牌,宣布拟拆分的物流业务LF Logistics 获得新加坡主权基金Temasek Holdings (Private) Ltd. 淡马锡控股入股。
淡马锡通过子公司 Dahlia Investments Pte. Ltd 以3.00亿美元收购21.7%股份,亦使得利丰物流估值达13.82美元,约合108亿港元。
在消息宣布前,利丰的总市值仅仅103亿港元,而利丰物流高达108亿港元的估值,从账面上让利丰显得“一钱不值”。
不过消息宣布后,利丰股价复牌则受子公司获如果消息,跳涨逾一成,最高报1.45港元,大涨18.85%,全天收于1.36港元,涨幅11.48%,对应市值亦勉强超过利丰物流,115.69亿港元的市值较利丰物流高约8亿港元。
上年中报中,利丰即表示,有意今年拆分利丰物流于港交所上市,年初更是进一步指预计上半年上市,而一拖再拖后获得注资,利丰亦表示拆分利丰物流上市事宜将押后。
利丰评论此次交易称,集团物流业务继续受惠亚洲中产阶层不断上升的消费水平、电子商贸物流增长及地域性扩张,获得淡马锡投资将有助公司拨付物流业务日后资本开支、偿还现有银行融资及加快进行扩张步伐。因此,利丰董事会相信,投资有助释放利丰物流价值,加快其业务增长,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集团的资本架构和财务灵活性。
2018年,利丰物流收入11.33亿美元,较2017年的10.28亿美元增长10.2%,其中65%的业务发生于境内,而去年收入增幅9.5%的中国市场营业额占比57%,其他亚洲市场占比33%。物流服务业务去年毛利增幅10.6%至3.90亿美元,2017年为3.53亿美元,毛利率微升10个基点至34.4%,核心营业盈利增幅14.6%至8,600万美元,核心营业利润率7.6%按年改善30个基点。
与物流业务的增长相反,利丰核心的供应链业务则持续低迷,2018年,利丰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99.33亿美元,较2017年的109.89亿美元下滑9.6%,其中美国、欧洲、亚洲和其他市场分别占78%、12%、2% 和8%的份额,四大市场收入悉数倒退,分别下滑7%、15%、45%及7%,其中欧洲和亚洲跌幅,主要因一个主要客户合作模式由服务合同转变为合营企业。
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2018年毛利大跌11.8%,由7.33亿美元跌至6.47亿美元,毛利率下滑20个基点至6.5%;核心营业利润1.45亿美元,较2017年2.27亿美元暴跌36.1%,核心营业利润率1.5%同比大跌60个基点。
利丰业绩与2014年拆分的品牌管理巨头Global Brands Group Holding Ltd. (0787.HK) 利标品牌有限公司如出一辙。2014年,利丰将品牌管理业务拆分于香港上市,而利标品牌与利丰一样,受制于零售业剧烈变革,品牌对供应链的速度要求加快,以及部分大型零售商转而开始将采购收归内部管理,利标品牌与利丰一起不断出售资产,力求精简架构和转型,尽管如此,截止3月底的2019财年,利标品牌持续经营业务进一步恶化,亏损由1.69亿美元加剧至2.61亿美元,扩大54.4%,略低于公司此前预期的55- 65%增幅。报告期内,利标品牌核心EBITDA 由盈转亏,净亏损1,900万美元,而2018财年录得1.34亿美元利润。
利丰则在2018年录得连续第二个财年亏损,全年亏损1,098.1万美元,唯较2017年因终止亏损业务录得3.746亿美元净亏损大幅收窄。不过,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全年纯利由1.704亿美元跌至1.258亿美元,经调整后全年纯利跌幅15.9%至1.17亿美元,2017年为1.39亿美元。
2018年是利丰“速度”、“创新”及“数码化”的新三年计划的中间一年,但改革收效甚微。在3月底的年报中,利丰总结过去两年改革时感叹,世界各地零售业继续以前所未有速度变革,尽管美国零售业整体录得近年最强增长,但同时美国零售商倒闭加速,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水平;另外消费者口味同样迅速变化,消费者几乎没有忠诚度可言,这导致市场份额变动频繁;而例如社交数据分析等零售科技的应用,将会让零售商产品与生产无缝结合。尽管上述变革,都是集团三年计划的针对部署,但大部分零售商及品牌被迫加快供应链并降低库存,部分更是须面对破产的财务困境,这对利丰的业务构成负面影响,因此,总体而言,2018年对集团多数客户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