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的时间内,连续五份沽空报告让安踏体育(02020.HK)持续成为市场焦点。
7月21日,浑水再次发布针对安踏的沽空报告,质疑安踏最大的第三方供应商是一家被安踏体育秘密控制的交易对手方,安踏将生产成本从自身转移到了该供应商身上,因此业绩状况没有信服力。
对于上述指控,7月22日安踏发布澄清公告表示,董事会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公司保留对浑水机构及/或对相关指控负责的人士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级市场方面,安踏体育受做空报告影响较小。截至发稿,股价上涨2.09%,报58.5港元/股。
经营溢利将增长不少于50%
在7月22日当天发布澄清公告后,安踏同时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盈利预喜,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安踏的经营溢利将增长不少于50%,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增长不少于25%。安踏表示,公司股东应占溢利预期增长主要由于安踏品牌及其他品牌产品销售持续强劲增长,导致收益增长超过35%、经营溢利率较2018年上半年有所增加。
在此前的数份沽空报告中,浑水的焦点均放在了安踏的运营利润上,浑水认为安踏的运营利润率高企,是由于安踏暗中控制着分销商,并转嫁成本。在7月21日发布的最新一份报告中,浑水认为安踏声称的最大第三方供货商“河南锐力体育用品”由第一份报告提及的代理人彭清其拥有。而彭清其是安踏的高层,浑水认为2015至2017年间河南锐力纯利率仅得约2%,较行业纯利率5%低了很多,因此质疑安踏把生产成本转移至河南锐力。
浑水指出,除了河南锐力,彭清其还拥有一家名叫福建瑞东的公司,旗下有四家网店。浑水认为,这些外部经销商被准许从事安踏产品的在线销售,安踏声称FILA是独立运行,但这些供应商和经销商证明安踏正让其他公司在任意平台上运行FILA官方的在线商店。
在7月22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安踏表示:“董事会强烈否认上述浑水机构报告当中含有若干关于本集团其中一家供应商及本集团电商业务的指控,董事会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相关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击对本公司及其管理层的信心并损害本公司的声誉。因此股东应审慎对待相关指控。本公司保留对浑水机构及/或对相关指控负责的人士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针对此次浑水再次发布的沽空报告,7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向安踏董秘询问,是否可以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安踏的高利润是通过强大的管理能力实现的。员工开店是很普遍的外部经销商作为销售渠道,销售多种品牌也是正常的。”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FILA成增速引擎
此次浑水在两份报告中均提及的FILA,是安踏近年来大肆并购的成果之一,但相比增速惊人的FILA,其他收购品牌表现并不突出。
安踏在2009年对FILA进行了第一次跨国收购,彼时的FILA已亏损高达5000万元。经过安踏的持续运营,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FILA对安踏的营收占比近30%,增速超过80%,安踏品牌总裁郑捷曾表示“FILA2018年全年流水超过100亿元,是为安踏增速贡献最大的品牌。”
据了解,安踏的多品牌战略始于2009年,但真正开启是2015年。郑捷曾对外表示,安踏体育未来会更注意品牌收购,希望未来可以收购与安踏定位匹配的国际化运动品牌,并与安踏品牌互补,形成品牌和集团的共同国际化战略。
2015年底,安踏斥资数千万美元收购英国健步品牌Sprandi,并在3个月后斥资1.5亿元与日本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合作创立中国迪桑特。2017年9月,安踏以6000万港元收购香港高端童装品牌KINGKOW。
安踏的收购脚步并没有停歇。2018年12月,以安踏为首的财团斥资46亿欧元欲收购芬兰高端体育用品巨头AmerSports(亚玛芬)全部股份,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激烈讨论,若成功收购,将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史上最大的跨国收购案。
“我们买下Amer Sports主要看中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该公司旗下品牌在各个领域都很专业,并且在中国的销售规模很小。”安踏集团主席兼CEO丁世忠曾表示。据安踏公告,今年4月份,安踏财团对亚玛芬的收购要约已截止,超过98%的原股持有者同意交易。
虽然安踏通过持续的收购,拓展了品牌的多样性,但从目前业绩情况来看,除了较早收购的FILA表现突出,其他品牌业绩仍有待提高。记者查阅安踏2018年度业绩报告发现,FILA专卖店共有1652家;DESCENTE店共有117家;KINGKOW共有77家等,差距较为明显。
欧瑞国际数据显示,2017年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分别占16.8%和19.8%的份额,位居第二和第一,安踏排名第三所占份额为8%,FILA占有2.6%的份额,排名第九。
不过,安踏的体量相比国际顶尖品牌仍有较大差距。有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品牌的优势在短期内很难撼动,安踏通过收购AmerSports,可以在细分市场上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形成新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