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棉纱期货价格大幅下跌 基差收窄
本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纱线指数CNCotton C32S均价18570元/吨,较上周下跌17元/吨,纱棉价差6352元/吨,较上周缩小90元/吨;棉纱期货主力结算均价18613元/吨,较上周下跌395元/吨,高于现货43元/吨,价差较上周缩小378元/吨。
二、国际纱价稳中有跌
(一)32支棉纱
本周,印度港口提货均价18326元/吨,较上周下跌8元/吨,中印价差[1] [1]较上周缩小9元/吨至244元/吨;越南港口提货均价18412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中越价差较上周扩大3元/吨至158元/吨。
(二)21支棉纱
本周,印度港口提货均价17350元/吨,与上周持平,中印价差较上周缩小160元/吨至30元/吨;巴基斯坦港口提货均价17240元/吨,与上周持平,中巴价差较上周缩小160元/吨至140元/吨。
(三)10支气流纺纱
本周,印度港口提货均价12340元/吨,连续两周保持平稳,中印价差较上周缩小13元/吨至-517元/吨。
三、化纤价格涨跌互现
本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化纤指数CNCotton PS(1.4D直纺涤短)均价5390元/吨,较上周上涨90元/吨,棉涤价差较上周缩小17元/吨至6828元/吨;CNCotton VS(主流粘胶短纤)均价8100元/吨,较上周下跌40元/吨,棉粘价差较上周扩大113元/吨至4118元/吨。
四、后市展望
当前纺织企业经营状况愈发分化,部分企业减产放假,甚至退出纺织市场,而部分企业生产却如火如荼的进行,抢占了退市企业的市场份额。疫情的冲击导致行业洗牌速度加快。眼下部分产品订单情况略有改善,个别秋冬面料销售回暖,但价格传导尚未体现,纱价依然维持弱势,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秋冬面料行情现暖意 同比依然差距较大
据悉,近日纺织市场局部展现暖意,秋冬面料订单销售回暖,给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内销市场在回暖,外销订单也有少量下达。
据中国轻纺城市场成交统计显示,2020年7月,针织布、棉布、涤棉布成交量分别比上月提升87%、22.1%、24.3%,显示出纺织市场逐渐复苏,随着7月底部分秋冬订单的提前下达,似乎传统的七、八月份淡季也有亮点可寻。尽管如此,从2020年前7个月累计成交情况来看,同比降幅仍在20%-40%之间不等,显示出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冲击依然较大。
此外,从柯桥纺织市场景气指数来看,尽管近几个月总景气指数和总生产景气指数均较3月份回升明显,但仍位于2017年以来低位。
2、越南欧盟自贸协定生效 中国产的纺服面临竞争
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于2020年8月1日起生效,意味着越南对欧盟出口71%产品的关税、欧盟对越南出口65%产品的关税,立即豁免。根据协定,双边货物贸易中约99%的关税将逐渐削减直至取消,将大大推动越南经济发展。目前,欧盟是越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越南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越南向欧盟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电信设备、服装鞋类和农产品等,欧盟主要向越南出口电机设备、飞机、汽车和医疗产品等。对越南高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业来说,42.5%的税项已被取消,余下税项将在3-7年内削减。协定生效后,在欧盟市场,中国产品尤其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越南产品的竞争。
3、亏损纺企占比提升 企业经营压力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6月,纺织业亏损企业单位数占纺织企业单位数的31.6%,环比增加0.3%,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亏损企业单位数占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单位数的32.4%,环比增加0.9%,同比增加10.5个百分点。
综上,疫情使纺织服装产业遭受重创,暴露了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对供需冲击的脆弱性,不过,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纺织行情有望逐渐走出阴霾。当前,局部
秋冬订单回暖,但主要集中在个别品种上,回暖的持续力仍待观察,对纱价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若订单持续回流,纱价有望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