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双城记》里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在当下棉纺产业,我觉得特别贴切。在经济衰退、新冠疫情蔓延、中美关系生变、消费减少的大背景下,棉纺产业未能幸免,尽管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但也无法独善其身。针对当前棉市的纷繁变化,产业界又该如何积极适应后疫情时代?
棉市震荡上行 需要新的助推力
从目前的现货成交看,棉花期价下跌,成交增加;棉花期价上涨,成交减少,说明市场有需求,只是鉴于当前严峻形势,企业各方都不愿意留库存。从棉花和棉纱比价关系看,纺纱利润微乎其微,纺企主动增库存动力不足,这也对棉花价格形成制约。从全局看,郑棉站稳13000元/吨以上,需要有新的矛盾和新的动力,或者是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消费持续改善、产业主动增库存。棉价上涨需要消费端、服装、纱厂等环节的联动,单一环节上涨,没有其他环节的配合难以持续,重要的是价格能在产业链顺畅传导。
棉市的核心变量是疫情 暂不具备单边行情
今年疫情确实导致了终端消费的减少,疫情的恢复程度是核心。最近欧洲疫情反弹、印度疫情还在扩大,短期看不到消费向好的驱动,向上缺乏驱动,不具备大涨条件。国内纱线库存一直保持低位,说明价格继续向下传导难度大,并且纱价处于近5年低位,这种情况下,推低棉价的压力有限,下方支撑强。总体而言,现在看不到趋势性下跌,向上的核心变量还是看疫情变化带来消费修复的情况。从产业变化上看,整个终端的产能利用率不高,坯布环节开机率最低时达到30-40%,未来大概率事件是产能得到修复。
新疆棉出口禁令暂缓 具体效果会逐步显现
现在已经有国外公司要求中国纺织企业写承诺书,要求不能用新疆棉,虽然执行上有难度(棉、化纤在纺纱时混在一起,分辨区别有难度),但是中国纺织企业不敢冒险,如果签了承诺书,一旦发现用了新疆棉,可能会上黑名单。因此企业会尽量避免使用新疆棉。令人担心的情况是,欧盟一些企业也在跟风了,中国棉纺出口占比30-40%(欧美日总和),如果美国的同盟国都选边站队,影响可能很大,但这个效果会慢慢显现,毕竟新疆棉还是以国内消费为主。美国禁止疆棉的问题对化纤纱方面是个机会,河南某纺企也表示,现在生产全部使用新疆棉,若实施疆棉禁令,影响非常大。
棉花和棉纱价格出现背离 价差越拉越大
疫情恢复以来,棉价缓步上行,而纱价稳中有跌,两者走势出现背离。某纺企就表示,现在感到很焦虑,8月份棉价大概涨了1000元/吨,而棉纱却出现300-500元/吨的降幅,按照耗棉率折算棉纱成本,纺织厂完全没有利润。例如8月份棉花期价在12800元/吨左右,到厂13000元/吨左右,按1.08-1.1的耗棉率,原料成本在14000元/吨以上,加上人工、电费、财务、折旧等费用,一吨棉纱价格在21000元/吨以上才有利润,而现在市场价格跌至20000元/吨。企业虽然希望涨价,但是下游企业不接受,如果坚持涨价,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丢失掉客户。舞钢某纺企表示:“当前企业每生产一吨棉纱亏损在500-1000元,纺一天亏一天,已经持续3-4个月,都在继续苦苦维持,不愿停产,因为一旦停产,可能就开不起来了”。
保证库存维持低位 严格控制好风险
目前各家纺企棉纱库存都维持低位,基本控制在半个月内,甚至有的企业是零库存或者负库存,订单应接不暇,就是没有利润,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有企业表示,因为是消化以前的低价原料,所以稍微有点利润,要是现买现用肯定赔钱,因此今年大多数纺织企业亏损。现在企业棉花库存不到一个月,按常理来讲应该考虑补库,但纺织没有利润,棉花只能随行就市,随买随用,不敢存货。菏泽某贸易企业说:现在纺织业面临着大面积的亏损,一半以上的企业遭遇停产、半停产、限产困境,只有少数是满负荷开机“。经了解,当前企业库存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进入”金九银十“产销旺季,下游订单趋势出现好转;二是企业降低开机率,使得库存保持低位,按照当前市场,库存越多亏损越厉害;三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从而降低棉纱产量,控制好风险。
新疆棉加工产能大 开秤价格高
受访企业认为,由于去年籽棉收购价低开,给出很好的基差,今年赴疆包厂明显增多,轧花厂产能严重过剩,今年籽棉收购价与去年相比,预计高开高走或平走,但与往年同期相比,绝对价位仍属于低位水平。按今年的产量和加工任务,棉花收购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将完成,基差交易可能不会像去年一样舒服。目前新疆棉收购方面,手摘棉收购价已经到了6.7-6.8元/公斤,甚至7.0元/公斤,折成本在14000元/吨以上;机采棉收购价基本在5.7-5.8元/公斤,现在量少还不能代表整体价格。但从棉企情绪看,今年籽棉抢收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按照包厂有关协议,不收肯定亏损,抢收还存有一些希望。
地产棉开秤收购 产量、质量稳定
据了解,今年山东籽棉颜色级比去要稍微好,长度和去年差不多,在29mm左右;强力还没有大面积测试,马值可能比去年低一点,去年基本在5.0以下(B2),今年在3.7左右。近期受新疆棉抢收带动影响,内地籽棉收购价小幅上涨,前期内地籽棉到厂价最低在3.2元/斤(去年同期收购价只有3.05元/斤),现在涨至3.3元/斤;棉籽从1.26元/斤涨至1.37元/斤,皮棉加工成本核算下来在12700-12800(毛重),因此按市场价亏损100-200元/吨,出现价格倒挂。前期购入籽棉能摊低成本的话还行,现在收籽棉加工处于亏损状况已令市场开始观望。
总体调研下来,笔者认为今年棉企和纺企面临巨大压力毋庸置疑,只有当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棉企高价收购加工皮棉,如果能够顺利套保,或许可以对冲市场风险,但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套利操作能否给出机会,又或者给出机会以后,多少企业能把握住。面对有限的新疆棉资源,加工产能持续扩大本身就不正常。对纺企而言,市场外围环境复杂、花纱价格出现背离,企业经营继续陷入困境,临近年底,纺织企业可能会出现一波关闭潮,因为负债高的企业面对银行资金回笼,可能后续无法筹措到足够资金维持正常生产,轻负债的企业则将继续稳步前行,后疫情时期,棉纺产业终会冲破黑暗迎来曙光,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会分享到最终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