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郑棉期货在站稳18000元/吨后,近月合约一度剑指19000元/吨;ICE棉花也不断创出新高,突破了今年2月25日的高点,预挑战100美分/磅,市场看涨的气氛浓烈。其实,除了USDA的8月供需报告外,似乎没有利好棉花的消息传来,但棉价却不断稳步上涨,涨势确实比较蹊跷。
短期来看,棉花似乎仍走势强劲,但下游价格传导不畅、内外棉花差价较大以及纺纱利润较高促使纺纱扩产能力暗流涌动。在外盘方面,基金增持棉花多单似乎也快达到了极限,这些因素都将在后期制约着棉花的涨幅,看涨的投资者仍需一份冷静。
基金加仓ICE棉花多单似乎到了极限
基金持仓变化与ICE棉花期价走势高度相关,当净持仓为空单时,表明基金看空市场,ICE棉花价格一般下跌;当价格上涨时,基金都积极参与做多,净持仓为多头。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棉花市场最悲观的时候,ICE棉花价格接近40美分/磅,基金持仓净空单最多加至9441张,随后ICE棉花见底反弹。5月12日开始翻多,ICE棉花价格为58.37美分,随后期货价格一路上行至2021年2月23日92.58美分/磅,基金净多单达到了97028手,ICE棉花在此后2个交易日达到了95.6美分/磅后转头向下,基金一路减持多单。
基金再度增加多单时间点在6月22-29日期间,净多单增加至7万手之上,ICE棉花则小幅攀升,至8月17日基金净多单增加至10.3万张,期货价格最高上涨到94.74美分/磅。当市场大部分投资者认为,次轮ICE棉花将会直奔100美分/磅时,历史重新上演,期货价格仅隔一个交易日,就见顶开始了现在的下跌行情。从近两年的基金净多头寸来看,在棉花持仓配置最多在9-11万就是极限,随后减仓迹象明显,ICE棉花见顶就不足为奇。
纺纱利润偏高 产能扩张暗流涌动
24日棉纱(32支)指数为27510元/吨,3128级棉花指数为18309元/吨,按照综合加工费6100元/吨计算,纺纱利润为1187元/吨。依照这个统计口径,跟踪纺纱利润可以发现,自2020年12月下旬起,纺纱开始盈利,3月份利润最高可达2000元/吨以上。此次纺纱利润不仅在持续时间还是绝对数额方面都是2016年以来之罕见,持续时间长达1年零八个月。
纺织圈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亏损的纺纱企业又重新开张,不少小型纺织厂有扩产计划,但无奈的是订购纺纱设备都需要排队。笔者认为,棉纱的需求增加应冷静分析,主因是否为海外疫情原因致使订单转移国内,如果一旦外需订单退潮,那么国内纺纱新产能扩张无疑增加棉纱供给,当价格下跌时形成踩踏行情,很快会传导到棉花上面来。
棉花价差结构预示后期需求走弱
从棉花期货的合约价差来看,ICE棉花期货价差呈现近高远低,新棉合约12月份比3月合约高1美分/磅,幅度1%,国内棉花期货9月份与1月、5月合约几乎持平,这种内外棉花价差结构预示近期需求偏强,而远期合约需求将会比现在弱。
从内外棉花差价的走势来看,国内现货价格比1%关税配额内的美国棉花高1500元/吨(按加关税前计算),这种高价差现象自2020年9月份以来维持了近一年。
从棉纱与涤纶短纤的差价来看,6月底以来差价不断扩大,1月合约期货价差最高到11670元/吨,可以想象化纤的竞争力不断增加,会持续挤占棉纱份额,这种现象明显不正常,很难持久。
总之,笔者认为,自美国2020/2021年度棉花售罄后,基金就开始对ICE棉花合约陈棉合约软逼仓,迫使买家平仓或移仓远月,2105、2107、2110合约价格易涨难跌,最终促使远月合约补涨,有利于基金多单离场。国内棉纱价格居高不下,推升了国内棉花价格,但棉纱下游传导不畅,并不支持棉花价格上涨。如果基金开始陆续减仓多单,ICE棉花走势很可能类似3月份走势,一轮调整行情开始,跌至85美分/磅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