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进入2010年后,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结构性矛盾突出,资产价格快速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货币政策将面临十分复杂的环境。
运行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已过去,外部环境可能逐步趋好,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负贡献的情况有望在今年得到改变,但欧美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风险还有可能暴露出来,引起金融市场动荡。因此,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脆弱,外需仍有可能不足,继续制约中国经济增长。
2009年,在外需下降的情况下,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从内需增长的原因看,政策刺激发挥了主要作用,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尚不强。投资主要靠“4万亿刺激计划”、“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计划”等带动,因此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大幅增加,民间投资的意愿还不强。消费的较快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增加补贴等政策。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存在一个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测算,GDP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在2008年第四季度达到谷底,仅为3.7%;2009年前两个季度出现强劲回升势头,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分别达到8.5%和14.9%;但第三季度,增长势头有所减弱,GDP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为8.7%。GDP环比增长率的变化很好地说明了经济刺激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因此,要维护经济的回升势头,一方面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刺激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实现经济增长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需求带动”的转变。
同时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全球货币条件十分宽松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出现了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资产价格明显反弹等现象,有些国家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还采取了加息措施。现阶段,国际输入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国内也出现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迅速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情况。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近期居民对物价的满意程度连续下滑,而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持续走高,第四季度为73.4%,比上季提高6.6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居民投资意愿不断上升,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中,选择“更多投资”的比例较年初累计上升13个百分点,恢复到2008年一季度的水平,而从投资方式看,房地产、基金和理财产品、股票分列前三位。因此,未来资产价格很有可能继续膨胀,这会反过来强化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通货膨胀预期与资产价格的螺旋式上涨,成为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因素。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态势逐步好转和中国经济迅速回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步明显。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重新抬头,与此同时,资本流入增加,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不断增强。自2009年9月份开始,外汇占款增幅明显扩大。2010年,出口有可能复苏,贸易结汇可能增多;特别是由于美元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低水平,致使美元套利交易进一步发展,资本流入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会继续强化。这不仅会对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造成很大影响,还会对货币政策操作形成制约。
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对货币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使货币政策面临十分复杂的境地。在经济增长回升势头不稳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但这会使得通货膨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而要消除通货膨胀预期,则需要收紧货币政策,但这又会影响经济增长;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采取升值策略会影响出口,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但如果保持汇率稳定,又有可能导致外汇占款进一步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助长资产价格泡沫和强化通货膨胀预期。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各方面的压力之下进行艰难的权衡与抉择。
政策建议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2010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而言,人民银行需要着重把握好货币政策适度的问题,需要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需要在本外币政策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增加货币信贷供给。
从影响2009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的因素看,基础货币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货币乘数上升的作用较大。2010年,在出口有可能回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可能会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会加大人民银行进行基础货币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动力仍很强,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随着近期企业经营和效益情况的好转,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会增加,因此货币乘数可能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两方面的压力会加大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因此人民银行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汇流出入情况,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使货币金融环境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不至于进一步加强通货膨胀预期、加大金融风险。
此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进度;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加强对“三农”、就业、灾后重建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对小企业的服务机制;积极稳妥地发展消费信贷,引导商业银行在增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发展消费信贷品种、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强化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近些年来,汇率与利率政策常常相互制约,加大了货币政策执行的难度。在中国经济的开放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汇率与利率政策的协调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需要从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改善经济发展策略和宏观调控框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利率和汇率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在2009年货币信贷快速增长过程中,商业银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前几年的大力改革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财务状况明显好转。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机很强,货币信贷增长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说明,金融机构行为、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以及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是导致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国货币政策当局除了要灵活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外,还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是使得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根本原因。银行信贷有力地支持了财政投资并在政府项目的带动下迅猛增长,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但其中也出现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过多的问题,导致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捆绑。2009年在宏观调控情况更为复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操作层面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要为货币政策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货币政策要更好地支持财政政策,要避免出现两种政策作用方向不一致或风险过度集中于一方的情况。同时,应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透明度和内外部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