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再度升温————也许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关注已经太多了,如果目光不只盯着人民币,问题可能反而容易解决。三点想法:
口水战不会有结果。美国和世界关于人民币低估的呼声越是高涨,中国官方对于人民币的态度越是强硬,最新一次表态来自访美的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他一方面带领代表团扩大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一方面向美国传达明确的信息: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也不会成功。美国是中国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买家,虽然这种模式受到批评,但双方的现实利益的确是相互依存的。中美两国都不想因为人民币问题“闹翻”。这就像冷战中,美苏两国都拥有了足以数次毁灭对方的核武器时,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反而下降了。受到各种利益集团推动,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口水战很可能还会继续,但很难分出胜负。虽然有很多国会议员的强大压力,美国财长盖特纳还是坦承“美国不能人民币升值”,背后有其理性的一面。
当心过度爱面子的倾向,这主要是就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坚持在人民币问题上“自主”,应当以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决定升值与否。一种危险的倾向是,将“自主”等同于与美国的立场对立。如果像很多证据显示得那样,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大于弊,那么仅仅因为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的态度而不肯行动,岂不是为了面子而放弃实惠?随着去年底美元对欧元等非美元货币大幅反弹,人民币对贸易伙伴的加权汇率实际上出现了相当幅度的升值。既然人民币可以而且已经对非美元货币升值,何必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讳言升值呢?越是将汇率问题同面子挂钩,在美国国会政治和中国的民族主义的环境下,这个本属于经济领域的问题就容易被政治化,变成政治冲突的牺牲品。
被低估的可能不是人民币。如果中国政府不干预人民币汇率(大量储备美元),人民币汇率当然会比现在高,但干预汇率的国家不止中国一个,比如日本。另一方面,即使人民币不升值,也不考虑两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中国很多商品的绝对价格都已经超过美国,比如汽油和牛奶。究竟什么样的汇率才是合理的?没有理想的答案。这也许提示我们,解决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答案可能在汇率之外。如果被低估的不是人民币呢?想一想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力的成本,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这些领域的价值有没有可能被低估呢?中国反复提出要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要节能减排,防止环境恶化等等。实现这些目标,不用盯着人民币汇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这些要素的价格(比如提高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成本),这样即使人民币汇率不升值,中国制造产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否则,中国以牺牲自己的劳动者、资源、环境为代价补贴美国消费者,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故意低估汇率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