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周,华盛顿方面对中国及人民币汇率加大了口头攻势。在美中关系正面临一系列其它敏感问题之际,我们中的一些人不太明白,国会为何会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激动。美国财政部将于4月15日发布两年一次的定期报告,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很难说清国会中的众说纷纭会对谁有所助益。
事实上,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选择现在对人民币施压的时机再糟糕不过。大概四周前,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宣布,计划在未来5年将出口增加一倍。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鉴于美元以往的疲软走势和众多大型新兴国家(其中包括中国)的强劲内需,美国还是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的。那么为何还要执意走上以牙还牙的报复之路呢?这只会让事态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美国决策部门应重点关注的根本问题有三个:中国的内需、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以及汇率。
有相当清楚的证据表明,现在中国内需其实过于强劲,其水平显然无法为那些声称中国没有为世界经济尽到“应尽义务”的指责提供证据。大约13年来,高盛一直在使用自有指标衡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即所谓的高盛中国活动指数(GSCA)。目前,该指数年增长率超过14%。事实上——这也有些讽刺意味——如果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能够闭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反而会更为积极地采取行动,来缓解其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包括引入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
观察一下各种指标,无论是来自中国本土企业或在华开展业务的全球性企业的坊间数据、消费与投资的官方数据、还是重要的贸易数据,我所说的一切就会一览无遗。与消费者行业任何层次的企业进行对话,无论是乐购(Tesco)、沃尔玛(Walmart)还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他们的证据都会支持上述数据。中国的消费大概正以15%的速度增长,相当于美国消费2%至3%的增长率。
至于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自经济危机触底以来,(贸易增长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强劲的进口,而不是出口的复苏。即将发布的贸易数据(有趣的是,该数据将比美国财政部报告早几天发布)可能会再次证明中国进口增长巨大,无论是绝对增幅还是相对于出口而言。这一点不仅在中国贸易数据中有所体现,在许多其它贸易大国的数据中同样明显。事实上,德国对华贸易表现出极其强劲的增长,如果当前的势头得以延续,截至明年春季,中德贸易额将超越中法,这是相当惊人的。去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相当于GDP的5.8%,显著低于华盛顿许多所认为的当前水平。2010年这一比例可能接近3%——恰巧低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认为的“均衡”水平:4%。
由此我将谈到第三个问题:汇率。我职业生涯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汇率模型,因此熟悉这些模型的所有隐患。这些年来,高盛已开发出自己的汇率模型,包括适用于人民币的模型。目前,我们的模型显示,人民币汇率十分接近其合理水平,这个结果有些怪异。情况并非一直如此。过去,该模型曾显示人民币被低估了20%左右,但过去5年的汇率变动已将其抵销。当然,对于该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并不象对普通汇率模型那么有把握,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和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将我们带回到了这个问题的讽刺性。既然眼下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美国收手,事态将朝着有利于它的方向发展,美国决策部门为何还要不断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呢?此外,对于那些在中国政府里拥有影响力的人而言,有一点应该(而且大概已经)变得明显起来,即维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僵硬汇率机制,已经失去其在后危机时期的作用,最近中国央行(PBoC)行长自己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本文作者是高盛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