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终应该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吗?奥巴马政府本该在4月15日之前回答这一棘手问题。要求给出肯定结论的压力在不断累积。现在,美国政府明智地宣布,将推迟作出决定。
毫无疑问,中国的确在大规模干预汇率,压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9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4万亿美元,接近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但问题在于,这种干预究竟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扭曲呢?
对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的各种估算差异极大。例如,倘若中国政府允许本国公民在国外投资,那么资金的大量涌出可能会推动人民币走低,至少暂时如此。然而,尽管界定和衡量人民币低估程度十分困难,但中国政府的干预规模,加之其旨在管理货币效应的举措,使得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人民币实际上确实被低估了。
然而,汇率低估对中国盈余状况有多大影响,则不那么清晰。鉴于中国灵活的价格体系和高储蓄率,名义汇率的变动可能只会对中国外部平衡产生微弱影响。如果中国的消费和储蓄状况不变,那么人民币升值反而可能造成通缩。
然而,无论在过去产生了何种影响,中国2008年夏季决定停止人民币升值步伐,看起来都选错了时机。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的贸易加权实际汇率水平已降低了8%,尽管全球其它国家在经济方面步履维艰,中国却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
然而,支持中国的人士指出,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经常账户盈余已大幅下降,同时国内需求急剧上升。在2007年的高峰期,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高11%,2009年下降到“仅仅”6%。这种观点的问题,倒不在于中国的盈余规模仍然巨大,而在于它在危机期间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看起来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2月,中国的信贷投放量同比增长27%。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达到18%,明显过高。当新的产能陆续投放市场、国内需求开始放缓之时,中国的外部盈余就可能再度暴增。
这一切都证明,中国的外部平衡和汇率问题对于整个世界都很重要:中国经济规模实在太大,在设计政策框架之时不能不考虑对全球的影响。但它们也是中国自身的大问题。虽然采取一些保险措施是有道理的,但目前的储备水平却并不必要。将人均逾1800美元的外储投资于低收益的外国资产,是一种惊人的资源浪费。要让中国相信,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减少为不负责任的外国人提供资金,是一种合乎情理的选择,这应该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这无疑是一个可以开诚布公进行激烈辩论的问题。幸运的是,这正是眼下各类多边及双边论坛中正在出现的一幕。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应该在最高层级对中国政府作出如下表态:
“我们不会就贵国的汇率政策做出裁决,这并非因为我们认为自己缺乏理由,而是因为贵方自危机开始以来大力扩大内需并降低盈余。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我们也在20国集团的框架下,参与到有关全球调整的严肃对话之中。此外,我们期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进程尽快重启。”
“同时,我们也相信,贵方注意到了停止干预汇率和本国经济再平衡所带来的国内利益。我们知道这需要时间,我们可以等待,只要我们就双方共同的目标达成谅解。我们不会回到2007年之前那种大肆挥霍的日子,你们千万不要寄望于此,来构建你们的未来。那样会埋下灾难的祸根。”
事实上,美国会这么说的。美国等曾经的高赤字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强劲复苏,就需要大大降低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中国试图恢复昔日的巨额盈余,冲突将不可避免。但这种冲突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相反,全球经济再平衡之旅显然已经启动。至关重要的是,要确保它在未来的岁月里成功地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