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日启动人民币汇改,但除非中国大力刺激消费,否则可能无助于改变欧美经济黯淡前景。
短期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帮助化解发达经济体的通缩威胁,且有利于美国出口。
但较长期而言,除非中国作出结构性调整,鼓励消费者多消费少储蓄,否则汇改对全球经济并无实质性助益。
中国上周六宣布启动汇改,但此後言行看来,此举似乎更多是为了扶持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而非屈从于美国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战略与投资集团(ISI)中国研究部主管Donald Straszheim说:“目前看来,中国汇改最主要的动力,还是对欧元危机的忧虑。”
过去两个月,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人民币兑欧元已升值15%,这威胁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
而人民币放弃钉住美元,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就可以更从容地应对欧元波动。但Straszheim指出,这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将更为震荡,“这将令美国抓狂”。
本周迄今,汇市走势已印证了这点。人民币兑美元周一大涨,周二即回落,似乎是为了打消投资者对人民币只升不降的预期。
欧美亟需“救命稻草”
值得一提的是,从人民币汇改可以看出,中国认为其经济足以经受住汇改考验。这点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可能比人民币温和波动更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时称,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中国第一季经济增长率高达11.9%。
目前欧美经济增长迟滞,且深陷沉重债务压力,均试图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因此对中国消费者期望甚殷。
而人民币逐步升值,可增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回顾2005年人民币汇改,当时人们担心这会加深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并担心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公债。但这种担心并未成为现实。
资产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指出,2005年7月人民币一次性升值至2008年7月升值停滞,中国持有美债总额从3,000亿美元增至5,500亿美元。据美国财政部数据,至今年4月时,中国持有美债总额9,000亿美元。
美国5月核心通胀率为0.9%,为1961年以来最低,远低于2005年时的2.1%。
美国目前失业率接近10%,房市疲弱,有温和通缩威胁,因此就算来自中国的进口物价温和上升,也不见得是多糟的一件事。
但有些人期望中国增强汇率弹性只是第一步,未来将减少对出口的依赖,那麽这些人恐怕要失望了。
中国周末宣布汇改,但此後并无任何刺激内需的结构性措施。
德意志银行资深欧洲经济师Gilles Moec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政府认为内需将下滑,是绝对不会重启汇改的,并且增强中国人民购买力必将刺激消费。
但ISI的Straszheim称,他仍担心中国是否会全力改变全球经济失衡局面。
他说:“对中国来说,要确保消费,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就业,这就要严重依赖贸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