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打通了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黎达的电话,原本是想问问企业当前订单情况怎么样,因为去年外销市场的观望态势,导致国内面料企业的订单量骤降。他的回答有些出乎记者意料:“其实在2009年9月之后情况就明显好转,企业现在不是没有订单,而是订单太多根本接不过来。当前企业要面对的最大困难,其实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招工难的问题。”
6月份,记者再次联系上了虞黎达。在这半年时间里,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是一路飙升。虞黎达坦诚表示企业的生存状况确实不乐观,但他选择将当前看成是“淘汰落后产能必经的过程,长远来看这个调整是有利的”。
回顾上半年可以看到,国内面料企业在顺境中具备了忧患意识,逆境中也可以找到突破口,因为企业对所遇到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解读。
内销比重加大
解读:国内服装品牌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与国内客户的沟通更灵活,其给出的价格也更具诱惑力。
企业需要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以来企业纷纷加大内销比重以应对危机,更有甚者完全将重心转向内销市场。虞黎达谈到,目前企业的内销比重增加了20%~30%。
福建众和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风雨谈到,国内服装品牌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与国内客户的沟通更灵活,其给出的价格也更具诱惑力。
不过,外销转内销不仅是行动上的转变,更是观念上的转变。江苏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贸易部总经理姚云珍谈到,企业在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国内“短平快”的操作模式。“外销的交货周期通常比较长,例如一些印花产品,之前大概是40天左右,现在做内销的话,往往是10天就要交货。”
其实真正要在内销市场站稳脚跟,企业需要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技术中心主任陈宝建谈到,棉丝绸类面料是天纺的拳头产品,为了达到真丝的效果,通常会采用新型原料代替丝或是丝棉混纺等手段。“低成本、多组分原料的精加工”是很多面料企业的选择。
科技环保升温
解读:科技环保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是企业赢取市场的最大法宝。
希望低碳的认定标准能出台,因为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让真正的“低碳卖点”站稳市场。
“科技环保”是上半年的热门词,可以预见,科技环保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是企业赢取市场的最大法宝。
上海世博会的到来让这股风潮越演越烈,有一些面料企业脱颖而出,他们在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据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介绍,Flycool凉爽面料是上海世博会特选商品,该面料接触皮肤后可产生降低温度1~2℃的瞬间冰凉感。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拿“低碳”当卖点,告诉客户选用的原料是天然可降解的、染料助剂是通过环保认证的、印花工艺是节水节能的……
在与面料企业的沟通中了解到,他们迫切希望低碳的认定标准能出台,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让真正的“低碳卖点”站稳市场。
“目前没有通用的具体手段,企业的技术部门可以尝试去统计,但每家的统计方法必然存在差异,谁能去验证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呢?”某家女装面料企业的负责人讲出了自己的困惑,有这样困惑的企业不在少数。
出口数量增长
解读:金融危机导致纺织品消费市场的萎缩,目前出口增长更大程度上是刚性需求在拉动。
虽然订单充足,但企业想要抬价并不容易,出口订单利润被压得很低。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3%,与上月15.55%的增速相比上升3.75个百分点。5月当月出口纺织品服装164.22亿美元,环比增长12.89%,同比增长33.45%。
单纯从统计数据分析,金融危机导致纺织品消费市场的萎缩,出口增长更大程度上是刚性需求在拉动。
目前真实的状况是虽然订单充足,但企业想要抬价并不容易。年初在与面料企业的沟通中了解到,订单的增加并没有带给产品利润太多的起色。虞黎达曾谈到:“一般提价3%~5%是客户的底线,如果还需要往上提,超出10%以上,最终消费市场是不太可能接受的。”
半年过去了,这种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相反企业的订单利润被进一步压缩。“原材料价格被抬得太高,我们接单几乎没有利润,只能先考虑留住工人,到了旺季再考虑利润的问题。”这是前不久一位毛纺企业负责人在回答记者“当前企业感受到的状况是怎样”时道出的实情。
减排门槛提高
解读:近几年,印染企业通过节能改造,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有大幅提高。
当前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重,门槛提高会让承受多重压力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前不久新修订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对印染企业又提出了更高的准入门槛和要求。“印染行业近3年以来,印染企业通过节能改造,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有大幅提高。中水回用率从以往的10%,提高到现在的20%左右,好的印染企业甚至达到了50%。”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在5月份接受采访时谈道。
不可否认,当前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重,门槛提高会让承受多重压力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绍兴从去年8月,对废水实行按浓度收费,随之而来的是,部分企业陷入了倒闭或搬迁的境地。
据了解,之前很多集群地的废水不管浓度多少,都是直接排放给政府的处理厂,加上早期能源价格便宜,全厂一块电表、水表的企业不在少数。
行业协会的某位负责人在之前谈到,从各地方产业集群的生产设备来看,基本上都还不错,但设备好并不等同于能源消耗低,因为更为重要的是新设备的配套软件开发,软硬并施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花力气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