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化名)是东莞一家五金制品厂的老板,今年他最大的感慨是,生意比以往更不好做了,别的不说,今年原材料价格的疯涨,至少吞掉了企业近一半的正常利润。
经济回暖 厂商发愁
肖勇的五金制品厂主要生产卫浴五金产品,其中四成内销,其余都是订单贴牌(即OEM)外销。本来今年该厂接到的订单数量,已逐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让这难得的利好化为乌有。肖勇说,有色金属是五金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近来市场上锌合金的价格从每吨人民币9000元上涨到16000元,正在接近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
肖勇透露,目前公司的利润率比金融危机时还要低。他算了一笔账:金融危机时原材料价格下降了50%左右,订单上的产品价格下调了30%,企业还有5%~6%的利润率,如今原材料价格快速回升,订单产品价格却只上调了5%~10%,企业实际利润率不到3%了,一旦产品有质量问题要返工,亏损无法避免。
金融危机击垮了东莞一批五金制品企业,这一波原材料涨价则让幸存下来的厂商雪上加霜。“大致来说,原材料涨价吞掉了2%~3%的利润,工资水平上升又吃掉了1%左右的利润。”肖勇估计说。
根据官方统计,去年5月以来,广东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连续10个月环比上涨,同比价格从2009年8月开始降幅逐步缩窄,转为正增长,主要原因是全球市场原材料价格回升。
另据《经济学人》公布的全球商品价格指数,2010年4月底,普通金属价格水平与2009年2月底的最低水平比较,上升超过120%,铜、铝合金、棉花、纸浆、塑料等大宗原材料亦纷纷涨价。
珠三角密密麻麻的玩具、服装、家具等传统出口加工制造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波及。
深圳观澜宝德玩具厂厂长薛小伟告诉记者,他们日常使用量最大的原材料是塑料,近期部分品种的塑料价格上涨了差不多一倍,涨幅最低的也达三成左右。
玩具贸易商深圳市华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武说,6月份他到过玩具企业集中的广东汕头澄海地区,发现由于工资和原材料涨价,几乎所有工厂老板都在抱怨“日子很难过”。
谷武说,那些长期合作的工厂相继通知他们,产品必须涨价,平均涨幅达12%,但国外客户肯定接受不了这个涨幅,作为贸易商只能忍痛消化一部分。他说,今年4月就有一家玩具企业因为承受不了成本压力,被迫放弃谷武发去的一宗总价300万美元的大订单。
厂商VS客户:生存博弈
除了全球经济复苏因素导致的原材料涨价外,供需不平衡以及一些游资炒作,也使纺织等行业部分原材料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
据报道,国内蚕茧价格从2008年的10多元/公斤一路疯涨,今年4月底达到30多元/公斤,创下近15年来的最高价,蚕茧与真丝价格严重倒挂,导致以生丝为原材料的纺织厂商频频“毁单”。2010年以来,棉花、羊毛、羽绒等涨幅一点也不亚于蚕茧,如目前我国国内棉花价格已突破18000元/吨,2009年9月还不过是13000元/吨左右。
第一纺织网总编、行业资深分析师汪前进认为,纺织行业原材料价格整体涨幅在15%~20%之间,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蚕茧、棉花等上游原料供应吃紧,同时也不排除游资炒作。据今年初新疆浙江商会估算,至少有100亿元的浙江民资撤离山西煤矿和国内房地产,转战新疆棉花,一些棉花中间供应商、棉纱经销商大量囤货,以炒高棉价来牟利。
迫于各方面成本上升的压力,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已经向国外客户上调了报价。但据记者了解,现在国外客户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仍有所顾虑,下订单时非常谨慎,厂商的报价通常超过了客户的心理预期,出现了不少客户手执订单犹豫观望的局面。
有国内厂商相信,如今中国大量加工制造企业微薄的利润已无法再挤压了,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挖潜也几乎接近极限,鉴于工人薪资水平上升更多是中国内部的问题,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具有全球性,海外客户那里其实还是有提价空间的,但双方如何达成共识,努力争取让厂商生存下去,确实是迫在眉睫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