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希望,G20峰会能够达成一项协议,各大国将按照该协议对各自汇率进行协调,从而阻止“汇率战”的全面爆发。在此前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参加的预备会议上,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提议,将一国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占GDP比例的上限定为4%。此举主要针对人民币。美国政策制定者中间一度流传着出台《广场协议2.0版》的想法,以迫使人民币重估,就像1985年《广场协议》迫使日元重估一样。但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在峰会上,中国将坚决抵制任何企图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言行。
在中国多数分析人士(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看来,这场纷争主要由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美联储出台6000亿美元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更是加深了这种看法。利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优势,美国决定通过本币的急剧贬值,把国内问题转移到别国头上。这么做,仿佛是把美元汇率当作单纯的国内问题来对待,这让许多中国人见识到了美国的双重标准。
这场争论也无益于说服中国领导人。它被称作“中国和世界的零和游戏”。世界指责中国人为压低汇率,从中获取不当利益。但是,通过供应廉价商品和信贷,中国也在造福世界,人们很容易忘却这一点。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政局迫使中国领导人采取强硬立场。对就业的担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或许是出口企业的游说,以及民众希望看到中国“强大起来”的意愿。后者阻止中国领导人采取会被看作“屈服”于外界压力的举措;前者则具有切实利益。讽刺的是,许多跨国公司都站在了反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阵营。中国55%的出口额来自外企。
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是否具备坚定抵抗外界压力的力量——美国长期以来拥有这种力量。换句话说,只有其它国家确实可信地威胁对中国采取惩罚措施,中国才会让人民币快速升值。中国长期以来抱持的观点是:美国及其盟友即使具备惩罚中国的手段,也缺乏惩罚的意愿。
中国领导人认为,在美国中期选举尘埃落定后,美国人民将看到弱势人民币使他们享受到廉价商品的好处。何况人民币升值对他们没有多大好处。研究表明,即使人民币升值20%,对美国经济也影响甚微。而中国的就业率和GDP却将因此减少3%以上。
难怪中国精英阶层抱着以下坚定看法: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那些理性的美国政策制定者并不是看得很认真,因为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毫无意义。
美国试图G20之类的论坛上提出汇率问题,同样也将于事无补;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它国家会倒向美国一边。
欧盟在近期举行的中欧峰会上表达了相关的担忧,但欧盟本身也面临失衡问题。人民币重估可能抽走欧洲的流动性,进一步加重欧元的弱势。此外,欧洲盈余国家(特别是德国)大概也不愿过度指责中国,因为同样的话也可以被赤字国家拿来抨击自己。
与此同时,美国希望人民币重估将推动其它亚洲货币也进行重估。意识到这一点,日本和韩国尤其不可能加入反对中国的行动。事实上,日本财政大臣近期就曾指责韩国操纵汇率,并质疑其主办G20峰会的资格。
新一轮定量宽松是美联储强迫中国接受“被动重估”的最后武器。游资将设法流入中国,从而加大中国央行进行冲销的难度和成本。这会让中国很棘手。工业化国家面临通缩风险,中国却面临通胀威胁。10月份,中国央行时隔34个月首次加息。然而,进一步加息只会吸引更多游资进入。人民币重估可能也具有同样后果。正如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所警告的那样:“如果中国重蹈日本老路,我们可能看到空前庞大的(资产)泡沫。”
因此,中国在G20峰会上十之八九将采取防御姿态。中国已拒绝盖特纳将经常账户余额上限定为GDP 4%的提议,并将抨击美国的二次定量宽松。此外中国也不缺盟友:德国和南非两国财长均就此公开阐明观点。
本文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