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期间,本刊进行了有关“假日消费安全”的专题调研活动,在调研的50位顾客中,无论是王府井百货、燕莎商场、新世界百货、贵友大厦的顾客,还是欧尚、物美、易买得等亲民购物中心的顾客,“消费不安全”已成主要呼声,其中38%的顾客认为无消费安全可言;32%的顾客认为消费名牌是比较可靠的;30%的顾客认为消费国际品牌是比较安全的。
32%的顾客中,以中层收入为主,他们的消费主要为国内一、二线品牌,亲身经历或亲朋消费中对产品质量多有感受,加上近期频发的服装品牌质量门事件,让他们愈加感觉消费不安全。在燕山石化工作的刘先生说:“感觉知名品牌、国际大牌比较有质量保证,但消费不起,消费得起的又让你感觉不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消费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把有限的钱攒起来买名牌。”
买名牌就可以实现消费安全吗?38%的顾客给与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些顾客多为白领阶层,身为公务员的汪先生和太太表示:“HUGO BOSS、D&G、TOMMYHILFIGER都出现过质量问题,你还可以相信谁?要真想消费安全,除非自己生产制造。”
我们拿什么留住顾客?
2010年可以说是质量监管年,以北京为源头,全国大多省级城市都爆出了服装质量门,广州三层休闲装不合格的话题还没有展开——广州抽查的109批次休闲服装中,产品不合格率超过30%。包括 Newbalance、汤尼威尔、特步(01368)、爱慕等在内的一些知名品牌均上榜。近日,上海市工商局查出21批次不合格产品,占总抽查量的近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扬州开发区工商部门开展的品牌服饰质量抽检中,5个批次名牌休闲服饰中,有4个批次被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纤维含量、PH值、耐湿摩擦色牢度和耐酸碱汗渍色牢度等指标。
据悉,服装的pH值(酸碱性)超标是核心问题,标准要求pH值在4.0-7.5之间,pH值超标会带来什么呢?会破坏人体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物质保护层,PH超标会破坏皮肤的平衡能力、抵抗能力,引发炎症,诱发感染,对人体的汗腺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使皮肤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p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刺激皮肤发痒过敏。在本次抽查的不合格产品中有的服装pH值竟高达9.1!
在服装“质量门”的频繁冲击下,调研中10%的顾客表示对双节名目繁多、此起彼伏的折扣少了往年的冲动。家住朝阳区富力城的王女士表示:“以前感觉纯棉的服装比较好,环保,亲服,但现在发现,越是纯棉的东西有可能带来的甲醛危害越大。我现在已经比较抵触卖纯棉的东西,不过真丝的是不是也存在着很多潜在问题呢?想想都觉的害怕。”王女士今年没有像往年那样乘着双节扫货,而是选择理性购物。“往年我会给亲朋买一堆衣服当礼物,现在服装的质量问题这么多,我只能选择别的。”王女士说。
刘小姐每年十一都选择去香港扫货,精挑细选一批服饰送给密友,但今年她没有去。“一方面香港有的品牌,国内也可以买得到,另一方面国际大牌的质量也不过如此。既然不能给到朋友应有的惊喜……”
王女士、张小姐的回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张小姐的回馈相当深刻,在她们的评述中我们会发现,服装质量门频发影响的不仅是顾客的消费激情,还影响到了顾客对名牌和大牌的迷恋和信心,这就像剥掉了影视明星华丽的外衣,看到了他们慵懒颓废的生活一面,由此带来的毁誉和发展风险并重。
当“名牌”成为神话
上大学的李小姐属于调研中占比30%的人。她首先谈及的是价格问题,她说:“我已经习惯购买以纯,以纯的质量还不错,但价格逐年在增加,奇怪的是价格增加了,产品的品质反而降低了。以前以纯的服装拉链多是铜制的,往往衣服穿旧了,拉链还是好的。但现在,一件衣服的价格同比增加了10%,但拉链却变成塑料的了,穿不了三月,拉链就坏了。”
汪先生是杰克•琼斯的长期消费者,他说:“近年来杰克•琼斯在设计上没有太大的突破,质量一般,特别是牛仔裤,相比于其他牛仔裤寿命偏短,往往穿不了几个月就有磨损。”汪先生让记者看了他身上的一条牛仔裤,因为长,他左右裤脚都往外泛起上折了一层,折上的一层,特别是后脚跟已经破损。汪先生又让记者看了牛仔裤的后兜,在固定装钱包的位置已经出现磨损,隐约可以看到兜内的钱包颜色。“当然这条仔裤我穿的时间久了一点,不过总体加起来也不过半年的时间。”汪先生同样提到了杰克•琼斯逐年上涨的价格问题,他认为品牌一知名就顾不上质量了,这就类似于皇帝的新装,最终只能自欺欺人。
张小姐是韩国服装品牌CACHE的VIP顾客,长久以来消费CACHE的衣服超过50件。“我称CACHE为一次性嫁衣,穿不了两水就成旧衣服了,旧得太明显了,穿了三个月的衣服就像穿了三年一样。但衣服又没有破损,扔也不是,穿也不是,真是头疼。”既然CACHE的衣服质量这样差,为什么张女士还热衷消费呢?张小姐坦言,价格便宜,汰换率高。同时她也提出了质疑:“CACHE这样做是否为了帮助顾客提升衣服的淘汰率呢?但这样做合情合法吗?”
王小姐干脆称名牌为广告的堆积物,“我不信任名牌,难道名牌是靠检测出来的吗?什么是品牌?安全消费的底线在哪里?名牌的公信力如何体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再来谈名牌更好一点吧。”
当名牌受到这样的质疑,我们的名品效应从何而言呢?还好这只是小众的观点,一旦这样的观点泛滥开来,将给一向以某某效应为主的品牌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品牌商们要警觉了!
“品牌”向“品质”的自然转身
从古自今,中国人都讲究个“扬名立万”,杨名是名声传承的前提。品牌的品字经典的传承了这一精神。品字由三口组成,意为口口相传。有口相传方能成为招牌。
对于产品的传播,大多企业首先选择的是广而告知,也就是主动传播,15年前,服装人靠爆款传播,谁家有爆款,谁就是“市场”崇拜的对象;10年前,服装人靠代言人壮声威,正好迎合了当时的“下海”高潮,看代言人就像看到了谁家的小金库,“哎呦妈呀!腕啊!”在民众的选择取向下,品牌商们蜂拥着跟名人套近乎;5年前,服装人又看到了央视广告的魅力,于是乎几千万、几千万的砸出了一大批响当当的名牌。代表之一就是金六福酒,其一句广告语——“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以国人传统,国人颇为敬仰的“福运文化”为底蕴,立时红遍了老百姓的酒桌,至今已经成为过节送礼的必备佳酿。此外还有脑白金,都是迎合大众需求,“‘央视’一唱天下白”的佼佼者。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服装品牌。那么当下呢?当下产品的传播模式或通路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清晰的感受到,顾客消费市场从20年前的供不应求,粗线条发展,已经逐步的由15年前大连锁式形势下的名品效应倾斜;并转化成10年前以品牌为主导的消费局面,而现在,随着品牌和物质的极大丰富,顾客的消费已经日趋理性,就像娇生惯养的孩子,稍有不适就会失去反目,失去忠诚度和消费活力。顾客不仅关注某某品牌的媒介曝光率,更关注品牌的附加值和品质。这也是形式所趋下,质量门频发的原因。民生关注的,政府必然全力支持。
其实,质量门的频发并非是个坏事情,它让一直头脑发热、拼命往前赶路的“品牌”得以停下来思考发展的本质。思考在经历了市场高速发展期后,面对市场的稳步提升期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此次调研表明,在产品极大丰富,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品牌”向“品质”发展已是必然,这是顾客的需求,品牌成长的需求,更是市场的需求,百年事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