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华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11年第1号公告--《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办法》明确,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银行可依据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直接为企业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金融服务手续更加便利;银行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可以将其所得的境外直接投资利润以人民币汇回境内。
点评:近期中国在资本项目开放上的动作显得十分密集、这次央行1号文也意味着人民币将被允许输出,这有利于缓解中国境内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市场或因此担忧国内资产价格可能面临一定压力,试点初期这种影响可能还不大,而长期影响就要看国内外资产收益率的差异变化情况。在资产类别方面,由于目前人民币结算试点只限于直接投资,所以对股市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但可能会分流投资楼市的资金。
2. 1月13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30亿元三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2.2588%,较上期上升8.11个基点。此外中国央行还进行了7天和91天的正回购操作,分别回笼200亿元和80亿元资金。
点评:本期央票发行收益率继续回升,一二级市场收益率继续缩小,预计未来央票发行量将逐渐增加。从正回购的操作情况看,中国央行目前回笼资金的手段趋于灵活,如果央票能够顺利放量,则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将减小。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的资金净投放量只有190亿元,回收了920亿元,对冲力度明显加大。
3.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上海2010年2号预申请公告中,多数地块的预申请须知中都出现了“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这一“史无前例”的规定。更有甚者,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中显示,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为“出让人无偿收回”──如出让面积3.56万平方米的罗店新镇A1-3商住地块。这些规定,在历来的土地出让交易中均属首次。
点评: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而这个信号又是楼市和土地市场一直回避谈论的话题,如今却成为了现实。一旦土地使用权期满后被无偿收回,这就意味着购房者要么面临重新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或因土地价值大幅增加而重新定价),要么面临被没收土地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物业税的出台势在必行,不然就意味着数百万元的购房款就成为了提前支付的长期租金。这笔“租金”不但损失了未来的收益贴现,而且还因为住房贷款而增加了成本,在当前的租金收益率极低的情况下,显然买房成为了得不偿失行为。
4. 《证券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层已经基本完成了转融通业务实施方案的研究论证、制度规则的制定和风险评估工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点评: 转融通业务实施方案如果能够出台,将增加券商的创新业务收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市场成交额,提高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只是转融通的出台市场已经预期已久,且预期出台的时间一再落空,因此出台时间就成为了最大的不确定性。
5. 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业内人士周四透露,中国政府曾在2010年底考虑过一项进口数百万吨玉米的预案,不过近期已否决了该计划。两位消息人士指出,国际玉米价格过高是政府否决这项预案的原因.其中一人还表示,政府目前认为国内玉米供应短期内不会遇到困难。
点评:CBOT玉米价格昨晚再创新高,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放声要大量进口玉米,显然国际资金会顺势加力炒作一把。因此,要大幅增加玉米进口量在当下并非是理性选择。如果能够减轻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需求的预期,使国际玉米价格出现回落,届时再适度增加进口也未尝不可。
6. 《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进口商近日与钾肥巨头──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签订了2011年进口氯化钾合同,定价机制从此前的一年一调改为半年一调。合同价为400美元/吨(CFR),涨幅14%;下半年价格将再议。按照惯例,其他国际钾肥巨头将遵循BPC的合同价与中国进口商签订合同。
点评:钾肥的国际价格确定上涨后,国内价格也有跟涨压力,但鉴于目前中国政府对物价进行行政干预,同时农资又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钾肥价格的补涨空间可能比较有限。
综合评论:
沪深股市近来一直维持成交量低迷的窄幅振荡态势,市场至今缺乏明确的方向性指引。市场中有热点板块出现,但走势并不强劲,赚钱效应不明显。因此趋势性的改变短期内可能难以看到,预计A股大盘仍会延续振荡走势。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