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周三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一致认为,全球经济今年将呈现“三速”复苏态势,受到能源和其它资源局限的制约。但在如何促进繁荣方面,各方仍争执不下。
鉴于2010年增长力度超出预期,商业领袖和经济学家们对于全球经济的乐观程度,高于2007年达沃斯论坛(金融危机之前)以来的任何时候。
多数人相信,这种速度不一的复苏格局将持续多年,而且将是可持续的;即便是以往的悲观预测者,如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也承认“杯子是半满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顾问朱民在经济辩论会开幕致辞中,首次提出“三速”复苏的说法,以描述这样一种格局:新兴经济体2011年将增长6%以上,美国将增长3%,而欧元区将增长2%以下。
朱民表示,这种格局的危险在于,速度快得惊人的美国消费增长,可能让新兴经济体得以重返“旧的正常模式”,依赖出口拉动型增长。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关键考验是……它们的重心能否继续转向内需”。
与以往一样,有人不同意正在形成的达沃斯共识,也并非所有与会者都确信前景令人相对乐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财政刺激政策的结束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担心发达经济体疲弱方面,斯蒂格利茨的说法得到了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的呼应。直到不久前还担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首席经济顾问的萨默斯表示,问题并不在于复苏的速度不一,“而是需要工业世界出现充足的需求增长……经济停滞的风险仍远远高于通胀的风险”。
但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于全球经济以不同速度增长的格局,其他多数大牌经济学家的看法更为积极。
哈佛大学(Harvard)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表示,发达经济体不可避免将经历一段增长较慢的时期,因为它们必须对付庞大的私人和公共债务。“我们正进入一段为期五年的时期,在此期间,发达国家历年积累的债务将制约其增长,”他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校长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es)表示,新兴经济体未来几年的前景要好得多,因为“它们在西方的金融危机期间没有受到太大损害,因此周期性复苏的基础更为稳健”。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相信,更长期而言,新兴经济体更快增长也是可持续的。“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在购买力平价基础上已达到50%),将在今后10年至20年升至大约三分之二,”他预测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将以金融危机之前的增长率快速扩张。 有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表达的主要忧虑是,不断增长的需求压力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原材料成本的这种上涨,将把收入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转移到某些新兴经济体的大宗商品生产者,这可能扩大世界增长率的差异,并引发通胀。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认为,资源稀缺所产生的影响不致严重制约全球复苏。“从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中,我们将感受到资源稀缺的影响,但这主要将挤压较低收入人士,而不会对总体增长形成太大冲击,”他表示。
但另一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现供职于芝加哥大学(Chicago University)的拉古拉姆•瑞占(Raghuram Rajan)则警告称,有太多国家假定通胀与自己无关,因而在货币政策上“滞后于曲线”。“我想每一个国家都在确定货币政策,认为资源价格上涨不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尽管这对每个国家来说确实如此,但对整体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表示。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的杰拉德•莱昂斯(Gerard Lyons)也警告称,“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资源价格(而非利率)将再次迫使全球经济刹车”。
对那些在资源问题上有着更广泛视角的经济学家,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Earth Institute)所长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来说,围绕能源资源、淡水、栖息地和极端天气的短缺与冲突,对全球经济的长期进步“肯定是最为紧迫的风险”。
“飙升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将对一些国家形成挤压、甚至破坏它们的稳定,但也将推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地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