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迅猛发展、交易规模成倍增加、正在向突破1万亿元大关高歌猛进之时,许多人都对国内的零售百货企业巨头充满新的期待,希望这些传统的线下大佬们,能顺势而为,再为电子商务增加新的增长点与兴奋点。
这些年,营业额以十亿、百亿计的百货企业,把商场搬到网上去,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尽管在线下呼风唤雨,尽管商务部也出台政策,扶持龙头百货企业进军电子商务,但真正把电子商务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企业,并不多见。少数的几家,虽然有了雏形,但依然处于试水阶段,难以成为业界榜样。
究其原因,百货企业进军电商绝非手到擒来,而是利弊各半。
零售百货企业的天然优势,一是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信誉度;百货企业的多年经营,形成了金字招牌,在广大消费者中积累了较高的品牌信誉度。在中国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尚存不信任心理、部分小卖家或小网站存在假冒伪劣现象的大环境下,用百货企业的品牌为电子商务形成“担保”,可大大增加信任度。
二是庞大的顾客资源和供应商合作资源。顾客资源可以进行引导与转化,形成稳固的消费群体,供应商资源可以让采购更加顺畅,并可与线下业务组合谈判,增强话语权。
然而,百货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业务的“简单复制”会带来“重叠与冲突。”
目前,大型商场网上商城和其公司的赢利模式是存在一定冲突的。传统百货业的赢利主要取决于扣点和供应商柜台商品的销售额。供应商的战略定位于零售商场,一般也很难再利用电子商务模式营销,因为这样会产生两大冲突:一是价格冲突,线上价格一般较低,会对其商场销售产生冲击;二是区域冲突,电商无界,A市商场的线上业务会抢夺B省市场的消费者,供应商无法面对B省合作商场的压力。
也有些供应商认为,网上销售市场不规范,比如很多国际大牌不允许在国内的网上销售。这就使商场的网上业务失去了许多吸引力。
因此,网上商城不能像原来那样,简单把商铺复制到互联网上,而是应该实施“错位经营”的策略。
一是人群错位。百货商场的定位一般较为宽泛,但看似庞大的顾客人群,并不是都习惯于网络购物,应该认真分析热衷网购人士构成,在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进行精准定位。触网伊始,最好定位小一些,这样转化为网上顾客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形成与线下业务的互补,而非替代。
二是品类错位。对商场的坪效进行分析,列出在实体商场中陈列面积大、但坪效贡献不高的商品、竞争较为饱合的商品,或者季节性过强、造成商场频繁调整的商品,从中筛选出在网购中反而受欢迎的品类,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重点移植到网上商城进行销售。同时,也可以在线下商场适当保留展示空间,为供应商提供纯电商企业难以做到的服务。
三是卖点错位。线下商场以良好的购物环境、精美的商品陈列、完善的购物体验为吸引力;而线上商城,则是以方便、快捷、优惠为吸引力。因此,享受体验型商品重点在线下,快捷实用型商品的重点则在线上。某些商品可以把上市试销或季末打折活动重点放在网 上商城,既维护线下的品牌形象,又能合理地消化库存。
通过错位经营,可以形成线上、线下业务的适度区隔,减弱给同一供应商造成的价格冲突,形成网上商城的正常运转。而在网上业务形成较大规模、有了足够的谈判实力后,再进一步锁定供应商的某些商品,获得“网络独家经销权”,可进一步减少区域冲突。在某些差异化不高的品类中,也可适当推出自有品牌,可以形成更大的价格吸引力。
百货业的电子商务之路是大势所趋,早试水胜过始终观望,但过程需要探索与总结。错位经营策略,可以让前期的障碍更少一些、优势资源发挥得更足一些。希望中国的百货业,早日出现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大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