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自2月中旬创出新高之后,期价便一路振荡下行。同时,国内现货棉花和棉纱的销售状况也不甚理想,并未表现出传统的旺季特征。反观国外,美棉高位盘整,主力5月合约在2美元/磅附近上下振荡,而外棉到港价也较国内棉价有相当幅度的升水。目前国内棉价几乎是全球最低,但这并未带来下游消费形势的好转,由此笔者认为, 5月底前纱厂棉纱库存的销售情况将决定郑棉的中期走向。
外强内弱,国内棉价贴水
中、美棉市走势迥异。当前新疆棉3级报价基本维持在30500—31000元/吨,外棉到港价约为38181元/吨,与美棉5月合约2美元/磅的水平基本相当,内外棉价倒挂近7500元/吨。供需情况的不同是造成内外走势迥异的根本原因。从供给上看,美国农业部的4月供需报告显示,本年度美国的库存消费比仅为8.2%,为19世纪南北战争以来的最低;而本年度我国的库存消费比为27.01%,虽为1989年以来的最低值,但绝对水平大幅高于美国。从消费上看,我国棉花现货产业链的购销自去年11月中旬棉价调整之后就陷入清淡,尤其是元宵节之后,传统的春季旺季并未显现。
同时,纺企的纱线库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加,产业链中的库存正逐渐从棉花转向棉纱。目前下游布厂的采购意愿仍较弱,导致纱厂也减少了对棉花的购买,主要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
与此相反,美棉的销售情况一片大好。美国农业部预估本年度美棉出口总量为342.9万吨,而截至3月31日,已累计签约总量为350.3万吨,已超过其出口预估值。2011/2012年度的美棉已签约113.1万吨,约占其出口总量的1/3。基于供需环境的不同,春节前后郑棉、美棉走势出现明显的分化。目前预计,美棉和郑棉在短期之内,走势仍将独立。
国内纺厂的棉花成本不占优势
虽然国内棉价相对偏低,但由于去年新棉上市的9—11月,我国籽棉收购价格一路走高,目前纺厂的棉花库存也基本于年前采购,因此,国内的纺厂使用的棉花成本与其他的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相比可能并不占优。
具体来看,从新棉上市至去年10月上旬的籽棉收购价格约在5.5元/斤,折皮棉价格约24000元/吨;之后的籽棉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6.5元/斤左右,折皮棉价格为26000—28000元/吨。因此,本年度国内的皮棉成本约在26000元/吨。而印度的棉价从去年10月新花上市到今年1月中旬为15000—20000元/吨,1月下旬到3月底在25000元/吨附近。
另外,笔者统计了前八大美棉进口国的进口签约平均成本:中国107.35美分、越南130.56美分、孟加拉124.94美分、土耳其111.51美分、印尼102.17美分、巴基斯坦102.04美分、泰国99.5美分、墨西哥94.67美分。由此对比来看,我国进口美棉价格属于相对较高水平。截至3月31日,美棉累计出口装运221.3万吨,而美棉前220万吨的签约价格在107美分以下,折合滑准税价约22955元/吨,也大幅低于我国今年的棉花成本。按照后期美棉每周装运10万吨计算,到6月下旬其价格才能达到28000—30000元/吨的水平。
总体来看,截至目前,纱线的销售仍未看到实质性改观,预计郑棉短期难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