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升值已超过27.5%。对于许多中国观察者和经济学家来说,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种必然,但要升到何种程度就不好说了。假如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错的,人民币的估值目前十分合理,而且经济基本面不支持进一步升值,那会怎么样?
在2005年汇改之前,经济学家争论人民币被低估15%-40%,美国政客将此作为提出对中国所有输美产品加征27.5%关税的依据。既然人民币至今的升值幅度已超过27.5%,单这一点不就应该让批评者住口?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在操纵人民币价值,为其出口商谋取竞争优势。但中国的贸易盈余正在迅速萎缩,从2006年占GDP的11%收缩至2010年的5%。世行预计,未来两年,贸易盈余占中国的GDP均在3%以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7年多以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
既然这样,中国央行为何还允许人民币继续升值?有一种观点认为,贸易失衡缩小只是暂时的,当大宗商品价格稳定下来、全球需求完全恢复,中国将出现更大规模的贸易盈余。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目前的盈余将在2016年之前扩大至8%,但IMF在过去三年的预测已被证明往往过于悲观,从而可信度不高。并且,中国的经济正逐渐远离以出口为导向,转而向刺激国内消费发展。在中国生活的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支持人民币继续升值的一个更有力的证据是通胀。中国的通胀率目前为5.4%,接近3年高位。有证据证明,中国央行已经意识到,让人民币升值是抗击通胀的最佳工具。中国央行已经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这种措施效果有限。同时,中国央行仍不愿提高利率,因为那将会吸引更多“热钱”涌入(据保守估计,每年至少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进入中国),这可能会破坏银行体系的稳定。人民币升值能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及其它导致通胀的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有人认为中国央行会加快人民币加息步伐,还有人认为,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更有效,也更有可能。这样做不仅能打消“热钱”进入的念头,还削减了央行继续积累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曾在正式场合表示中国的外储的确“过多”。
我认为,人民币估值已接近合理。这样说在中国工资和物价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很低的情况下显得有些荒谬。但对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情况相同。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不会或不应该升值。事实上,中国央行需要采取更多行动确保人民币对所有货币都均衡地升值,因为人民币至今多数是在对美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