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人们当心发达世界通胀的经济学家,有点儿像担心吃到超速罚单的小型车车主——要是他们的经济能增长那么快,他们只会乐得合不拢嘴。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担心通胀。自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采取的极低利率,应该会立即引起通胀。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也应迅速上涨。
到本月初,市场似乎已经认定,通胀已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风险。欧洲央行(ECB)进行了一次加息;银价位于30年高点;通胀预期也开始明显抬头。两周前,美国源自通胀保值债券(Tips)市场的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达到2.7%,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点。德国的这一数据也达到了2.3%的峰值。
但此后,欧洲央行开始在措辞上有所克制,大宗商品指数也大幅下跌。美国盈亏平衡通胀率下降了13%,至2.3%,约为危机前数年的平均水平,而德国的通胀预期也有所回落。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都是市场自身决定的;大宗商品价格也是通胀指数的组成部分。但投资者似乎还在关注劳动力市场数据。
在最大的几个西方经济体,工资水平均增长乏力。在美国和法国,平均年薪增长正缓慢下降。在去年工资压力上升得令人不安的英国,今年这种压力已有所缓和。工资数据更无规律可循的德国,工资增长似乎是在提升,但该国的起点较低。这几国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都趋于2%上下——这并不能构成通胀螺旋。
经济逻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在现实中兑现。但投资者有理由放弃以下观点:通胀再度抬头已是既成事实。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