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来就偏紧的流动性现在更紧了一点。5月底,高盛(Goldman Sachs)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对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A级企业债券收益率、贸易加权汇率以及股票价格的综合衡量——趋近2008年8月的水平,这与坚定的收紧政策吻合。自那以来,短期银行间同业利率飙升,高于期限更长的合约,同时人民币贷款增长大幅趋缓,5月份同比下降近五分之一。就在全国上下似乎在呼唤流动性的时候,中国央行周三宣布将一年期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周四起执行。
与以往一样,问题在于通胀。尽管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在本报发表的文章中保证,国内政策已经“奏效”,而且“今年价格上涨将得到有力的控制”,但定于数日之后发布的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预计将明显高于5月份的数据。出版商财新(Caixin)最近对银行家和经纪人的调查显示,6月份通胀将达到6.3%,高于5月份的5.5%。
这导致全球其它市场出现意料之中的“退出风险”痉挛。投资者对于任何看似提高中国硬着陆几率的动态都感到震惊。
但正如瑞银(UBS)所指出的,中国不像其它地方,在这里,收益率曲线反转未必预示着前景黯淡。就期限较长的债券而言,收益率说明不了多大问题,因为企业和家庭倾向于以高得多的利率通过银行贷款(而非债券)融资。就期限较短的债券而言,利率全面跃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银行体系内资金量(这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一个函数)——而非基准价格——的影响。不过,明显的政策窘境显示出,中国与其它国家一样,正经历着相同的问题。提供货币政策刺激是容易的一环;撤出这些刺激则要棘手得多。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