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合同制造商富士康国际控股(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的高管们,喜欢谈论紧跟“行业游戏规则的变化趋势”。这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为该公司在世界各地——从芬兰埃斯波到美国库比提诺——的众多客户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译者注:上述两地分别是诺基亚和苹果总部)。但现实情况却是,在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家门口,正上演着更加重要的变化。富士康周一晚发布的中报显示,员工上半年的平均收入同比上涨了整整三分之一,达到将近2900美元;企业工资支出总额为2.72亿美元,几乎为毛利润的两倍。
对持有富士康71%股份的台北鸿海精密(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陆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是导致这家世界最大电子设备合同制造商(旗下拥有富士康国际控股等23家子公司)的综合营业利润率从10年前的4%-5%降到如今的1%-2%的一个原因。然而,在2008-09年经济危机之前,销售额的升幅超出了营业利润率的降幅,这使得该公司每股收益得以保持每年约四分之一的增长。如今,这种增长维持不下去了。本周鸿海发布了季报,其营利连续第三季度未达到预期。人们现在预测,鸿海今年全年的每股收益将为2007年峰值的九成左右。
即便董事长郭台铭(Terry Gou)成功保住鸿海的营收,该集团在太阳能和云计算等新领域的投资也可能会压低净利润率。鸿海越是心急火燎地作出调整、以应对结构性压力,它的形势似乎就越不顺利:5月份,鸿海设在成都的iPad2外壳抛光工厂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而这家工厂是几个月前刚刚从用工成本更高的深圳搬迁来的。难怪鸿海股票的估值溢价几乎完全蒸发了。鸿海及其子公司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上一个时代留下来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