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在尊重市场“无形之手”的前提下,我国政府运用棉花最低收储价应对棉价波动的有关调控思路;其次通过棉价波动对市场参与各方的影响,阐述业内专家和学者所提出的以优化棉花产业结构,提高纺织工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从棉花的生产支持、市场建设、产业升级和相关配套政策等四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措施。
关键词:棉价指数 波动周期 宏观调控 最低收储价
2010年下半年至今,国内棉花市场遭遇了一场“波动幅度与速度都实属历史罕见”的忽高忽低“过山车”行情。针对此次棉价的大幅波动,国家有关部门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控措施,尤其是以收储抛储为主要“法宝”的市场调控措施在本轮棉价波动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近段时期棉花市场价格的基本走势,对相关部门调控棉价的总体思路及其成效进行简要地梳理与评析,以彰显我国政府切实保护棉农利益、积极支持纺织企业发展的执政理念和调控目的。
一、政府调控:尊重市场“无形之手”,完善最低收储价格
作为衣着类商品的主要原料,棉花的价格波动直接关系着下游产业棉衣、棉鞋和棉帽价格的涨落,这些也是构成CPI商品组合中影响人们日常消费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应对棉价的剧烈波动(见图1),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本轮棉价波动周期内的有关调控思路作一梳理如下:
2010年9月25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发布公告称,“作为国家储备棉调控棉价市场的主力军,公司决定再次抛售其所涉及的7个省份12家仓库的20063.4吨储备棉”,这也是中储棉自2010年8月10日以来的第33次抛储工作。翌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增加40万吨国储棉投放的紧急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平抑棉价,中储棉在前期预抛60万吨国家储备棉投放任务总量的基础上决定再次追加投放40万吨国储棉以备下游棉纺织企业生产用棉之需。但是,由于极端恶劣天气等原因所导致的减产预期的影响下,中国棉价指数依旧继续呈现一路高涨之势,直至2010年11月10日达到历史性的最高点31902元/吨,这也是自1999年国家放开棉价以来的最高市场价格。其实,就在两天前国家发改委早已联合农业部、铁道部等七个相关部门紧急提出了稳定棉价的六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安排与部署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国家密集调控棉价的序幕。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郑州商品交易所连发七道紧急通知,从多个方面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打击棉花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与此同时,为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新疆地方政府也加大了疆棉外运工作的力度。至此,飙升的棉价虽间有反弹,但最终在国家一系列有力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正式进入下降通道。
面对这一突转形势,国家发改委从稳定棉花生产和保护棉农利益出发,联合财政部、农业部等八部门于2011年3月31日共同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从今年开始首次在新棉交售期间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执行标准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19800元/吨。之后,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以及在国内复杂的通胀形势下,8月4日国家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各相关单位建议的基础上就今年初制定的收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再次明确2011年度皮棉每吨19800元不限量收储政策。尽管有政策的强力支持,但是棉花市场行情依然一路直下,甚至于8月16日一度跌破临时收储价以下至每吨19059元,跌幅达到39%以上(见图2)。9月7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和财政部经建司联合发布《关于启动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的通知》中指出,因市场棉价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低于2011年度国家临时收储价格,决定自9月8日起由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执行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由此,在国家临时收储的“托市效应”作用下,中国棉价指数基本处于每吨2万元附近的趋稳状态。
综上所述,正如9月15日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在2011年度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所预测的一样,“有了国家收储政策的托底,2011年度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总体上将趋于稳定。”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尊重市场“无形之手”的前提下,国家运用最低收储价格等宏观调控政策与手段是确保棉花市场有效运行、正常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将最低收储价政策用足用好,才能避免棉价的大起大落,进而既切实保护了种棉农民的经济利益,又积极支持了下游用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各方观点:优化棉花产业结构,提高纺织工业竞争力
针对本轮棉价“过山车”式行情,棉农、纺企和中间商等棉花市场参与主体都显得“无所适从”,他们一致表达出了希望政府通过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让棉价趋于稳定的心愿。另外,不少业内专家和学者也在不同场合公开阐述了当前棉价剧烈波动的危害性,并对引起棉价忽高忽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在新疆棉花主产区,当地种棉大户陈宗英感慨万千地说:“自己种了大半辈子棉花,从来没有像去年那样挣那么多钱回来!”作为疆棉生产主力军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某连连长杨兵也谈到:“去年全连种棉职工的人均收入9万多元,几乎是前些年的一倍还多。”尽管如此,他们也意识到:“去年如此高的棉价肯定会使下游用棉企业难以承受而不得不停转产,从而影响今年的棉花销售。”果不其然,今年新棉春播以来持续低迷的棉价行情已显示出“高价格对今后并不是好事”的担忧并不多余。相比棉农而言,棉花经营企业和用棉企业对于这波棉价波动表现得更加“无奈”。新疆阿克苏西部棉业公司负责人今年5月曾忧心忡忡地说:“去年担心收不到棉花,公司紧急出手在高价位时收购了3000吨皮棉。后来,随着国家加紧加快对棉花市场进行调控,棉价开始逐渐一路走低,到现在为止公司还有近一半皮棉没有卖出。”而同为产棉大省的山东省,因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的持续减少,再加上今年3月初以来棉价的一路下滑,使得当地棉花产需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以至用棉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出现困难。据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所说,今年5至7月份当地中小型棉纺织企业中有近八成左右处于停产、限产状态。
对于本轮棉价剧烈波动的原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戴公兴在2011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归纳为棉花产需缺口的扩大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尔后,他又进一步指出:“全球性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以及部分国家限制棉花出口是当前国内棉花价格不稳的深层次原因。”新疆棉业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魏高成在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前段时期棉价波动时指出:“造成当前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四点:一是,高价棉遏制下游用棉企业需求,减少纺织消费;二是,纺织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导致销售放缓;三是,国家持续紧缩货币政策,加大企业资金压力;四是,近期欧债危机而美元走强,因国际大宗商品下跌而导致国内棉价跟跌。”而以纺织品出口为主的浙江立马控股集团董事长章树根在分析棉价暴跌的原因时则指出:“一是,国内棉纺织企业受到欧美市场复苏缓慢、采购减少等影响;二是,人民币汇率上升以及国内紧缩货币政策的作用;三是,原材料以及用工成本等所引起的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快速上涨。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纺织行业出口优势不再,所接国外订单量持续下降最终减少国内棉花需求。”在业内专家纷纷发表各自观点时,学者们也对此作了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认为,“当前棉价的大幅上涨,主要还是基本面的事。但也不排除炒作的因素。”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在做客《交易时间》节目时则更是直接指出:“棉花作为一个商品,按理说,棉花价格应该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可能有近段时间以来这么大的波动的。而今天这种大起大落肯定在其背后有资金炒作的原因,也就是棉花这种商品的金融属性被凸现出来了。”
综合以上各方观点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业以往的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低价原材料以及几乎没有环保成本的增长优势将会不复存在。转而出现的将是稳步发展期,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优化棉花产业结构,实现纺织产业转型与升级,将纺织工业尽快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而提高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
三、未来展望: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棉价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尽管受棉花减产、棉纺企业需求放缓以及国际棉价震荡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是,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的作用下,国内棉花市场运行现已趋于平稳。这些政策与措施的采用与执行,较好地维护了棉农的经济利益,也保障了纺织企业用棉的需要,同时更为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棉价宏观调控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第一,加大棉花生产支持力度。目前,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大产区,即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和新疆地区。前两者主要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政策时要从稳定棉农收益预期出发,加强棉花良种、种植补贴管理,在种子推广、田间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治理以及轻简栽培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而达到提高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的目的。而后者则主要以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建设兵团和农场集中种植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多出台一些有利于优势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进而达到增加棉花单产提高棉花质量的目的。
第二,完善棉花市场流通体系。结合我国棉花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的特点,尽快制定出台棉花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引导和促进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完善棉花流通企业行业标准和市场参与主体资格认证办法。二是,促进行业发展,鼓励棉花流通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加强基础建设,支持棉花流通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四是,推进国际合作,规范与引导国外先进棉花流通企业与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二大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棉花主产区仓储设施建设,保障棉花储藏安全。另一方面,加强棉花主产区与消费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棉花运输安全。
第三,支持棉花下游棉纺织行业转型与升级。作为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稳定的棉花价格自然对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面对因长期存在的产需缺口而引起的棉价波动,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下游用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支持用棉企业向上游棉花原材料生产环节延伸,推动棉花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二是,通过科技提升,用差别化纤维等棉纤维替代品增加非棉产品的比重。三是,加强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完善金融部门促进手段,降低企业营运风险,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第四,完善国家棉花临时收储等相关配套政策。当前的棉价趋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发布与落实。政府在继续支持棉花生产、及时足额投放储备棉的同时,应积极利用临时收储价的托市作用鼓励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鼓励有条件种植棉花的盐碱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棉花进出口管理方面,把握好国际棉花市场价格与临时收储价之间的差价关系,适时、适机、适量发放进口配额,确保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平衡。另外,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出疆棉花运输补贴政策,铁路等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满足出疆棉花运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