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作为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地铁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的便捷,同时还改变着城市的商业布局和人们固有的消费习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反过来催生着地铁沿线新的业态组合。如此一来,地铁在承担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首要任务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地铁经济效应”由此产生。
发达地下经济网络 拉动人气改写商业格局
在城市街区,商业地产的发展程度和交通设施的聚合性有着紧密关联。在轨道交通的作用下,各种设施会向线路两侧集中,大量的人流通过轨道交通输送到城市的各个区域,刺激站点周围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形成以居住为主,商业、服务、办公、娱乐、体育等配套齐全的多个新城市中心。正是因为发达的交通能够被输送大量的客流,在商铺选址活动中,交通设施也是投资者开发商业、经营者甄选商铺的重要条件之一。伴随新建线路相继开通,参考规划中未来地铁沿线各大站点的位置及商业发展的方向,也已经可以初窥到一些即将成型的商圈。
从国外到国内,各城市对地铁的建设最终都换来了商业的飞跃。巴黎地铁的发达堪称世界之最,它不仅有运输功能,还犹如一个地下超市。巴黎的地铁站中设有许多商业点,其中就包括百货店、服装店、鞋帽店、香水店等,一些名牌商品专卖店也位列其中。在巴黎,店铺的经营活动早已已成为地铁网络的一部分。同样是拥有发达地下交通的日本,名古屋地区地下商店街有87家店铺,名古屋车站新CBD地下商业街有68家店铺。而纽约的地铁比较古老,虽然站台和过道狭窄,不如北京地铁里的宽敞明亮,并且纽约地铁线路复杂,规则繁多,很容易让乘客认不准路线,但即便如此,地铁也成为纽约这座大城市的商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将视线拉回至国内,十几年前,广州天河城所在地和中华广场商圈所在地还都是不温不火的市场,而在地铁建设的十几年中,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年轻人炙手可热的消费场所,每逢周末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在沈阳,针对当地地铁一号线沿线的商业营业额进行的一份调查中,商圈营业额呈现全面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高的达到58.73%,最低也有15%。
“地铁效应”改写着周边的商业格局。交通环境的改变,伴随着崭新“黄金地段”的出现。早在2005年,在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后,其所途经的有着“中华第一商圈”之称的新街口商圈,辐射半径明显加大,商圈内客流量明显增加;而随着地铁的开通,前往地铁沿线商圈的成本下降,也更方便快捷,周边一些商圈客流则被明显分流。2010年5月,在南京二号线以及一号线南延线开始运营后,位于一号线与二号线交会处的新街口商圈人流量再度猛增,各大商场的顾客都明显增多,其中,南京新百商场的客流比平时至少多出数倍,营业额也比之前大大增加。地铁对于商场人气拉动的效果非常明显。
一二线城市加大地铁商业开发 带动立体商业效益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向城市周边扩散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地铁沿线所带来的商机越来越突出,不仅缩短了商业圈之间的距离,同时将给市民的购物带来“加速度”效应。
大量地铁商业项目陆续入市,大型商场、卖场、各种娱乐场所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场所也纷纷在地铁沿线涌出。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不少城市都已启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计划:上海正规划打造一个“地下上海”,将1600多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打通。包括北京的CBD、王府井、西单、东直门、中关村等商圈,便捷的轨道交通无疑是它们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就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状况而言,地铁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大都只体现在人口相对较多的一二线城市。
例如,地铁商业已经初具规模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北京就计划在2020年以前重点发展17个大型地下空间项目,是目前3000万平方米使用面积的3倍。而天津、南京、杭州等二线城市的地铁商业虽然不如一线城市发达,但也不甘落后,正处于起步阶段。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总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在天津,和平区三大地铁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作为南京路楼宇经济带的“重量级”商业项目之一,总投资额15.5亿元的和记黄埔地铁广场的主体建筑已经封顶,该项目建在地铁一号线及三号线营口道站的上面。天河城项目和鞍山道B地块也都进入基础施工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对城市商业地产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近百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准时、高效地为人们摆脱了交通拥堵,赢得了生活的时间成本。除了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功能职责外,地铁沿线也成为了城市的黄金经济线,其带动的商圈效应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动力。
地铁带来的商圈效应,不仅是平面效益,而且是一个立体效益,位于地铁附近或相连的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与交通动线站点相连接形成立体化商业。地铁的建设为城市的“立体商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巨大的潜力。尽管地铁的开发建设成本巨大,但其相关的地下及毗邻的地面商业设施却被公认有着长期的开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