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末的棉花收储结束,市场并未如预期那样有所好转。相反却继续延续萎靡不振的态势,现货成交不断降温,价格也受挫下滑。另外,国内外棉价的价差至今还在放大,致使我国棉纱出口弱势明显,国内纺织企业大量进口棉纱。形成了在今年一季度棉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的窘境。这对我国棉纺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最近市场上都在议论配额和抛储的问题。目前国家是否会在近期抛储?若抛储将给国内棉花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就棉花抛储对后市影响作简单分析。
棉花需求不济棉纺业深陷囫囵
今年一季度纺织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棉产业链更是遭遇了“买棉难,卖纱难”。由于国家收储政策使得大量棉花经收储渠道进入国家储备。导致了市面上的棉花不断减少。另外棉纺企业由于担心下游持续疲软,资金压力不足加之国内外棉倒挂现象使得今年的企业棉花储备量也大幅减少。总的来说,目前的上下游形势是需求和供给均青黄不接,面对这样的情况,棉纺业上下游对抛储的态度也不一,上游期望延缓抛储时间以免棉价大跌,下游则希望抛储以应对需求不足但又不希望因低廉的外棉价格使得国内棉价大跌导致如去年的直转急下。可以说,现在的棉花产业链进退两难。
国家储备库容不足显尴尬
最近棉纺业都把市场关注点转移到了抛储政策上来。但是大家都知道国家的棉花储备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调节平衡国内棉花市场,以达到稳定国内棉价和保护平衡国内棉花产业链各方利益。因为国家对棉花市场的调控的好坏,既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也会更多的直接影响国内棉花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国家调控得好,国家市场稳定,各主体能正常的经营,调控不好,国内各主体都会或多或少的蒙受损失。
就历年抛储后市影响情况看,历次抛储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市场上现货资源基本殆尽的情况下,棉纺业需求原料强烈,才导致国家实施抛储的。再从后续影响看,历次抛储由于市场资源稀缺使得价格都有上涨。但若在目前抛储,港口外棉资源充足,在低价外棉的作用下使得抛储价格很难有所上扬。国家从保护棉农利益角度而言,现今棉花价格的形势使得国家很难在近阶段抛储,另外新年度的收储也即将开始。那么笔者有一个疑问,就是现在国家储备的容量是否经得起一味的收储?
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2011/2012年度中储棉已收储313万吨国产棉和100万吨进口棉,加上原先的30万吨陈棉,共有443万吨储备棉,储备棉较历年来大幅提高,成历年之最。新年度若再增加往年的收储量,将导致储备棉原本已经扩大的库容不堪负重。另据专业人士预测,新年度600万吨将是国家棉花储备的上限,而下年度全国650万吨新棉中的300万至500万吨将不能收储,只能随行就市销售,或将引发国内外市场棉价下跌。因此,今年须以适当平价分批抛储150万至300万吨,才能保证国家储备政策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不排除以外棉价位抛储。这样,国家每吨20400元的收储价或将成为下年度前期棉花市场的高位价格。
综上所述,一边是国家维护棉农的利益大量收储使得棉价稳定,一边是收储库容趋于满仓,抛储会由于外棉压境导致棉价下跌。笔者认为由于目前抛储直接影响农民的种植意愿,在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决策层在抛储发放时间上正面临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