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影响着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所有的贸易和投资,长期以来是导致政治争议的一个导火索。
上周,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再次向中国相应官员表示,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货币“有必要”进一步升值。
盖特纳的语气较过去有所软化。他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年度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过去两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实际升值13%。
或许盖特纳是在设法避免与东道主发生冲突。毕竟,中国盲人异见人士陈光诚上周逃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已经可能导致一场外交风波。
然而,对盖特纳立场的另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民币币值已经不再被严重低估。
由于中国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已下降至2%左右(2007年该比率接近8%),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甚至作为人民币升值最大支持者之一的汇丰(HSBC),也改变了态度。
上周,汇丰将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预期下调至2%以下。
汇丰亚洲汇率研究主管保罗•梅克尔(Paul Mackel)在致客户信中表示:“鉴于人民币升值的周期性压力已经消退,人民币故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市场正在考虑一个人民币不再结构性低估的未来。”
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梅克尔指出,“外部资本流入已变得更加均衡”,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与GDP之比降至3%左右,而2007年该比例为10%。
人民币的这个走势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上涨31%。由于通胀的显著效应,人民币“实际”汇率甚至上涨得更快。
中国的薪资水平以每年逾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生产率的增长),意味着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贵了。
香港研究机构Asianomics的韦卓思(Jim Walker)表示,许多全球制造商正将工厂从中国搬迁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
他说:“这在整个东南亚非常明显。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正撤出中国。单独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高估了。”
资本流动变得更加均衡。外国人不再像以往将大量资金投入中国,似乎失掉了对人民币的很大一部分兴趣。
自去年11月达到峰值后,香港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额减少了10%,显示出国际需求降温的迹象。
在中共为今年秋季十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做准备之际,中国富裕的精英人士正将更多的财富转往国外,从悉尼到温哥华,在各地出手购买房产。
资本流入放缓、资本流出增加,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不再以过去的速度增长。
中国央行在过去十年积累了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外汇储备仅增长8%,远低于之前9年每年25%的平均增幅。
眼下的问题在于人民币未来的走势。
上月,中国开始允许加大人民币每日交易的波动幅度,这被许多人视为人民币不再是“单向押注”的信号。
中国现在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相对于官方牌价上下浮动1%,幅度比原来扩大一倍。
香港研究公司Gavekal的研究主管皮埃尔·加夫(Pierre Gave)表示:“你可以看到人民币的下行压力明显高于上行压力。”
“因此从结构性角度看,人民币的低估程度不那么明显了。”
一个存在多时的共识——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似乎在缓慢而稳步地瓦解。
许多人现在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或很快将达到“均衡”水平,同时,一小部分人(但他们的数量正在增加)认为人民币已被高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月加入了争论,它下调了中国未来几年的经常账户盈余预期,预计这些盈余将是“适度的”。
如果参考这种修正的话,IMF在下月左右发布针对中国的“第四条款”(Article IV)年度报告时,可能放弃其长期以来持有的人民币“显著”低估的观点。
此类观点将让北京方面有理由反驳批评人士,这些批评人士称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以支持其出口商。
小点声,但人民币贬值未必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