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如此惨淡的景象用以描述现今棉花的局势是再贴切不过了。随着2012年第二季度已过半,市场并未如预期那样有所好转,反而持续阴跌,棉花328级指数在半月间跌幅过百,并且中间没有回暖的迹象。如今的棉价已经跌破收储价,那么缘何棉价如此不堪一击呢?具体这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空因素?笔者就近期影响棉价的不利因素作浅要分析。
棉花持续阴跌现状
今年二季度纺织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棉花更是遭遇了寒潮,价格迟迟未回暖,328指数从一季末的19462元一路阴跌到了现今的19269元,跌幅接近200元,期间鲜有回暖。需求更是不容乐观,皮棉销售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另外下游棉纱的需求也是持续疲软,库存激增导致资金压力显现。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棉纱进出口数据也首次出现逆差。总的来说,现在的棉花产业链的形势进退两难。
多重不利因素驱使棉价下行
首先必须先从前几年的急涨说起,2010年的周边农产品均有上涨的趋势,而那时棉花比较平稳,成了炒作的理由,给了资金介入想象的空间,而后期资金的过度膨胀导致人们对未来价格的担心,恐慌情绪使得大量抛诸又影响到了现货市场。另外现货市场中,投机商又加入大量资金炒作棉花,无形中又带动疯涨,最终急跌也是势如破竹。跌势的惯性使得现今棉花处于前几年高价相对的低点,现在的棉价阴跌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以往经济趋势担忧的结果。
其次,最近棉纺业都把市场关注点转移到了发放配额政策上来。由于内外棉价差一直处于3000元左右的高位,从年初开始,随着进口棉的大量到岸以及纺织市场的持续低迷,纺织企业的用棉配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进口棉的价格优势,使得国产棉的用棉比例大幅缩减,据对一些纺企的调查,凡目前运转较为正常的企业,几乎所有的厂家都用上了进口棉,只是用量的大小不同而已。各厂家会根据所纺产品的不同档次,选择不同的进口棉进行采购。但按照现行规定,棉花属于限制进口商品,企业必须申请配额使用。配额的发放势必会使国产棉价格压力加大,而关于配额的传闻至年初开始就没有间断过,使得纺纱业一是担心下游持续疲软资金压力不足,二又迫于内外棉价差不敢贸然收购国内棉,使得棉花价格郁郁下跌,销售不见起色。
第三,进口棉纱的存在。由于我国对进口棉纱并没有限制,年初以来在原料成本上占据优势的外国棉纱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很多国内纺纱企业已经开始失去传统市场。
总的来说,目前配额的发放传闻以及外棉的大量进口是导致棉价下跌的直接原因。但长期看来,主要还是整个纺织企业需求存在明显的弱势,国际经济形势堪忧导致整个出口环境的恶化,国内由于前些年的纺织业膨胀的链带效益使得棉花在近期一蹶不振。
抵御寒潮责不旁贷
首先笔者认为,不管是用棉还是售棉企业都应该谨慎囤棉,短期操作保证利润差。不管在棉价涨或者跌的情况下,涉棉企业一定要低存货,不能盲目囤货。据我了解,减少原料库存是多数企业躲避风险的办法。只要有保证满足生产的库存量,把存货降到低点,那么即使突发性的涨跌亏损亦不足以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囤棉可能使得利润最大化,但风险加大固定的利润也不能得到保证。所以突发情况下,缩短加工制作的期限,强化资金安全,保证利润差是最为关键的。
其次,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劳动力。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企业往往把目光集中在技术的创新突破上,而忽视了背后的劳动力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随着逐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棉纺企业招工难,招来了也留不住的现状困扰着企业的正常生产。为此,棉纺企业应该改善管理方法,使流程简易高效,减少由不合理的流程带来的无效劳动。使企业内工人能够被安排的合情合理,减少用工浪费,提高企业优化竞争力。
另外,靠无止境的压价竞争实在是不妥之举,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才是出路。企业加大研发和产品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款式更新速度,并采取主动式的产品推出方式,逐渐开拓国内外市场才是企业发展王道。
综合上面的观点,笔者认为棉花内外差价短时间难以改变,另外港口配额在短时间内也还难以消化,国内外需求情况也变的渺茫,加之整个国内经济的低迷,国外形势的不确定将直接导致棉价近期难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