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现在棉农、棉纱、棉布、棉服装整个市场体系在一个屋檐下,不是以前“你是你的,我是我的”那样了,因此有这样一个论坛,让大家一起来交流真的很好。
我想从几方面谈,一个是怎么样看待棉花政策,二是现在的产业状况。
棉花政策在中国,算是少数几个顶层设计的政策体系之一,发改委牵头会同十几个国家部门和银行系统一起制定,这个政策出台的初衷无疑是好的,而且从执行层面来看,对于棉农来讲也是有利的。收储之前的矛盾主体是收和种之间的,而收到棉花之后的矛盾转变为收的人和买棉花的人之间的矛盾,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后道企业如何看待棉花的流转,基本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市场的总体供需、当下棉花的波幅、价差。
首先,张显斌处长说棉花就只有这么多,消费这么多,尤其是最近两三年棉花供给和需求并没有那么大的波幅。但是在贸易市场中看到的却不尽然,棉花波幅大过150%,这不仅是一个供需造成的局面,而是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这个因素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评判。第二,棉纱的价差波幅很明显,当波幅巨大的时候,对于贸易商有很好的机会,但是当波幅比较小的时候,对工业企业有利。当棉花快速上涨的时候,面临报价困难,像后道的生产周期差不多3个月,这种情况下,棉花如果一周两周三周四周范围内就有一个快速上涨的过程,那么现在所需要的棉花就意味着比你之前报价成本的上涨,企业会亏损;反过来当棉花的价格迅速下降,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难报价的状况。原来的生产周期3个月,棉花在这个阶段下降以后会对生产经营产生有利影响,因为企业拿到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划算的价格,然而,客户同样了解这个周期,在下单的时候,不会按照3个月周期给你下单,而是把订单周期压短,由70天变成60天,所以给纺织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2012年前4个月,宏观数据领导都已经报告了。出口方面,对欧盟跌了百分之八点几、对日本增加百分之八点几、对东南亚增幅20%等数量上的变化。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接到的订单中,联合国定了一个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要求大采购商要考虑发展均衡问题,考虑人道的问题,要求订单当中必须配备一定比例从这些国家采购,所以现在一些订单里有5%~10%,或者更高的比例要求从东南亚像孟加拉、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来采购。
所以,现在的后端产业,尤其是服装的制造部分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把生产能力外移了,这带来了什么后果?他们希望全球化配置自己的资源,这样就对我们前面提到的国家宏观政策的后续执行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从我们来说,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只产600万吨棉花,我们需要1000多万吨棉花,供应量不能满足需求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愿意配合政府部门把后续的放储工作和明年收储工作推进得更快一点。
总体来讲,从今年的3月份订单开始回升,不一样的是,以前的订单可能比较散但比较均衡,但是今年的订单集中度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大的品牌商要求更大的制造商和他进行配合,在配合中我们明显感到国际大品牌商对于中国大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黏性在增加,加上今年资金的配备相对比较好,这样一个大品牌商+大供应商+大资金运作之后,今年很可能出现大的格局性调整,这对一些政策的制定有有利的一面,将改变一些小而散的局面,使集中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