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售网创始人、国内零售资深专家丁利国谈到,收取通道费是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该直接参与,而应给双方制定规则,现在的零售业也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即使不得不暂时取消“无条件返佣”,零售商在转身之间也可以变出新招。此次家乐福扶持中小供应商、部分取消无条件返点的举动顶多是象征性的回应。
超市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零售业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曾令同也认同这一看法,他认为这次虽然动作大一点,也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他指出,政府近些年一直尝试调解零供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效果始终不佳。“无条件返点”只是冰山一角。零供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收取“通道费”等已经成为国内零售行业的盈利模式,积重难返。这不是政府一个文件就可以改变的,即便有所改变,也只对一部分企业起作用,不排除很快出现反弹的可能,“堤内损失堤外补”,“通道费”很有可能会变换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丁利国指出,我国商业领域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表明,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受零售商“压榨”。“客大欺店”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对于可口可乐、宝洁、康师傅这些大品牌,之前的游戏规则就会完全改变,零售商反而会处于“弱势”地位。
一般中小供应商想要进入某超市,必须无条件接受各种返点、“通道费”等“不平等条约”。但如果是强势的供应商,关系反倒倒过来了,规则由它来确定,超市卖多少,达到多少销售额,就给供应商多少个点的提成,否则就倒扣零售商的钱。厂家(供应商)以此促使零售商加大促销力度或加强人员配备。
“‘通道费’等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零售行业发展‘过渡期’的自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催生出来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相信问题也随之解决。”零售物流与信息系统专家、沃尔玛前高管钟升告诉记者。
他认为,超市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与供应商共同创造的利润,零售商自然要分一杯羹。如果政府硬性规定什么费可以收、什么不可以收,未免有些过于武断。所以对“通道费”等不要人为地一概否定或者进行打压、取缔。“一方面应该规范市场,让商家自律;另一方面也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他说。
在钟升看来,如果追根溯源,收取“通道费”并不完全是零售商所为。在改革开放之初,商品供应还不太充裕,市场竞争不激烈,零售行业各种收费还算公允。但后来,商品极大丰富,供大于求,供应商阵营开始洗牌,不愿遭到淘汰的供应商们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自动交付额外的“赞助费”(即后来所谓的“通道费”),付出“溢价”。而这也正好迎合零售商希望弥补利润损失的想法。
钟升认为,把“通道费”摆在桌面上,好过一些登不上台面的“暗箱操作”,前者更光明正大。
他说,随着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往三四线城市发展,有些供应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其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太高,无法覆盖到这些偏远地区。而“家乐福们”提供供应链服务时,必定“堤内损失堤外补”。所以,零售商针对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非常正常,不论是5个点还是10个点。
钟升分析认为,对零售商而言,供应商的商品占用了超市的货架台面,就必然意味着销售风险,如果进一步将此风险费用明确化,而不冠之以“通道费”、“货架费”、“节庆费”等,可能更为供应商所接受。但这些费用中存在弹性空间,人为操控的因素多,也容易滋生商业腐败。比如零售商店内的采购主管,因其负责商品在卖场货架上的具体码放位置,于是某件商品是否能引起消费者的足够注意就要看供应商会不会“办事”和“公关”了。商业腐败的额外负担已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去了。零售商和厂家、供应商都在抱怨,因而必须把真正的受益者——零售商内部的“蠹虫”揪出来,不让他们继续“偷着乐”。
整治途径有两条:零售商加强内部管理,应该向国外学习高效的管理制度;另外,必须公开向供应商收取的各种费用。
他说,沃尔玛进入中国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制定了《供应商内部手册》,规定供应商必须出示各种安全检验合格证明,对各种“进场费”等规定得非常清晰,更加透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