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7周年之际,一直迅猛的人民币升值进程,放慢了步履,单边升值姿态第一次被双向波动的迷思所取代。在汇率走向新特征时,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目前的汇率变化?就此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底以来一系列现象,比如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人民币结售汇意愿下降,这些表明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特征逐渐消失,双向波动特征日趋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曹远征:在现有条件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进入均衡区间,汇价围绕在6.3左右双向波动;也正因如此,4月份央行把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到1%,这恰恰体现了双向波动的内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民币汇率改革条件正在到位。
陈道富:人民币汇率经过这么多年的升值,当前阶段逐步趋向均衡水平,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即使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双向波动,也就是香港人民币相比中间价有过升值、有过贬值,双向波动明显,所以,人民币汇率趋于了当前的均衡水平。当然人民币汇率走势短期内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这就是人民币趋向均衡的表现,因为会受到新的信息量变化的影响。但是,如果当中国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后,人民币具备进一步长期增值的空间,人民币可能仍将会处于一个长期升值的过程。
日报:今年5月央行宣布汇率浮动区间从千分之五扩大到千分之十,你认为弹性区间的扩大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汇率改革的意义何在,下一步的改革突破点在哪?
梅新育:在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贬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此举避免了此前单边升值压力,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基本上接近于中性。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未来还应当进一步放宽浮动区间,关键是选择恰当时机,以使其风险冲击最小化。
曹远征:我们说为什么汇率进入了均衡区间,如果看CNH和CNY之间的区别,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两个定价是完全不一样的,在CNH市场上人民币是完全可兑换了,在CNY市场上人民币是由中国央行来定价,这个两个市场目前价格相差不多,而且走势完全一致,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均衡,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改革进一步展开突破点,应该是进一步的资本项目开放,实现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由市场决定价格,如果这一点难以做到,就谈不上任何其他的进一步改革。
陈道富: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后,更加有利于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这是汇率改革渐进推进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汇率波动幅度的放开,为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最近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显示出汇率更加接近均衡水平体现出汇率的浮动可以适当加大。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进一步推动汇率市场化形成的成分,发展外汇市场特别是外汇衍生工具市场。
日报:近几个月来,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走向均衡,为汇率改革和放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倘若过快放开汇率市场,风险依然很大,您认为目前的汇率改革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梅新育:我认为关键是要选择汇率单边变动压力较小的时机推进。
曹远征:要有步骤有安排地进行资本项目的开放。
陈道富:汇率出现双向波动后,一些市场参与者开始调整人民币持有头寸,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放大区间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目前1%的浮动区间,满足了市场当前的需要,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和利率市场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共同进行,来把握节奏。
日报:此前,单边升值预期一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动力,随着双向波动特征的日趋明显,你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节奏会不会出现倒退,人民币国际化下一阶段的动力何在?
梅新育: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抑制某些投机性需求,特别是会抑制跨境套利操作,进而抑制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差额增长压力。
对于外国出口商而言,他们可以接受中国进口商的人民币付款,然后以更具吸引力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从而在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
对于国内进口商而言,他们通过海外代付和人民币信用证融资等手法获取多方面额外收益。
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他首先应该有真实的国际需求,这个国际需求不完全受到人民币升值所支配,最重要的是说,在贸易方面有人民币结算的真实需求,如果有它就会一直走下去,如果没有这个一过程就会中断,而现在并没迹象表明这一过程正在中断,所以说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是存在的。
从未来人民币海外流动的国际趋势来看,现在人民币结算金额净占海外贸易总额的8%~9%左右,中国目前是第一大贸易国,如果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能够占到我国贸易总额的1/3,那么人民币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货币。
陈道富:到了双向波动阶段后,大家会更加关注人民币背后的货币管理能力和经济的增长情况。双向波动其实对于人民币的海外资产提供了双向的交易,使其流动性反而可能增大,来使得海外资产的双向供需更容易达成,这不同于单项升值下单纯持有的市场格局,所以目前反而是一个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使得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加理性、流动性更加扎实的一个时期。
日报:最近以来,中国先后与约20个经济体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对外达成的本币互换额度约为1.5万亿人民币,同时与日本等国加速放开了货币直接可兑换,您认为这对于汇率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梅新育:这一方面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货币互换网络是抵御投机性货币冲击和货币危机的安全保障,由于推进汇改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避免过度波动和冲击,这样的金融危机安全网建设取得进展,有助于为推进汇改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曹远征:在亚洲地区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货币错配,就是亚洲地区的内部经贸往来非常频繁,但是亚洲地区的贸易结算都是以美元计价,那么如果第三国货币的流动性不够或者波动过大,都会给亚洲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困难,此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的金融危机都验证了这一点,因此亚洲国家一定会出现一个本币化进程,那么央行开展的货币互换合作恰恰是本币化进程中的一个体现,也就说人民币的国际需求,这件事显然对中国的压力要大于对外国的压力,因为中国的资本项目目前还是不完全开放的,那么国际金融市场是不完全发展的,所以在人民币国际需求上,要加速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加速资本项下开放,这个是一个需要认真规划和安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