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8月,我国进口棉花30.6万吨,同比增加47.6%;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进口棉花544万吨,同比增加111.3%;2012年1~8月,我国共进口棉花376.7万吨,同比增加122.9%。
而据美国农业部(USDA)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31日~9月6日当周,美国2012/13年度陆地棉净签约销售为7.2万吨。其中,中国大陆当周净签约6.02万吨,较前一周增长12倍,占总签约量的84%。
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进口和消费大国,中国需求大力支撑了国际棉花市场,并成为影响棉价的关键因素。
内外悬殊的棉价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外棉花1吨含税价格1.4万元,国内棉花价格则为1.8万元,中国纺织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经营困难很大。
近日启动的2012年棉花临时收储价为每吨2.04万元,比去年提高600元。这意味着本已存在的内外棉价差可能更加严重。
为了保障棉农利益,我国2011年9月份进行了收储,使得2011年底~2012年3月国内标准棉价格一直稳定在19300元~19600元/吨。截至8月中旬,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每吨已高出5000多元,价差较年初扩大67%。
而中国纺织联合会相关人士指出,消费不振加上产量扩大,国际棉市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导致今年国际棉花价格大幅下降。
2012年5月3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为18731元/吨,进口棉花价格指数M级棉花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价分别为13441元/吨和13954元/吨,外棉较国内棉低出的价差分别为5290元/吨和4777元/吨。本年度国内外棉价差已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价差已难以通过企业和市场自身调节来消化。“现在的情况是,纺织企业用国产棉肯定亏损,用国外进口棉,还能勉强维持。”上述联合会人士指出。
配额难解企业之渴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用上进口棉。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韦巍对本报记者指出,我国棉花进口实行的是配额制,今年棉花进口配额为150万吨。配额大体上按照纺织企业规模来分配,一般国有企业容易分到。对于不容易拿到配额的小企业,若要获得棉花进口配额,一吨配额要额外支付3000~4000元。正因如此,配额被指已沦为寻租工具。
实际上,区区配额对于每年1000万吨的棉花消费量来说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长江期货分析师梁杰指出,大量进口棉花的后果是,目前在一些港口进口棉花库存堆积,“甚至堆到了仓库外面”。然而,另一面却是用不上合适价格棉花的企业,配额成为行业迈不过去的坎。
“发放不发放进口配额,这是个令国家头痛的问题。”广发期货分析师陈贝尔说,发放配额,低价外棉大量进口将使中国出钱出力成为全球棉农的救世主,这笔生意怎么算都是吃亏的;不发配额,企业使用高成本棉花,面对人工成本更低的主要竞争对手如东南亚等国同样吃亏。一边是棉农,一边是纺织企业,有关部门可谓左右为难。
发改委已叫停今年配额
不过,近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负责人张显斌表示,内外棉价差对纺织行业影响有限。随着今年新棉大量上市,国家投放储备已没有必要,进口棉今年后期不再发配额,明年等供求形势明朗再确定,价格平稳运行仍将是今后棉花市场主基调。
张显斌强调,纺织行业只有通过结构调整等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年度国家政策的导向已经明确,临时收储政策将坚定不移执行。当前最重要任务是切实落实好临时收储政策,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花市场平稳运行,配额问题今年暂时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