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组图)孙瑞哲:重构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

发表时间:2012年12月22日    作者:孙瑞哲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有机会跟大家沟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重构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

  “重构与成长”是今天的会议主题。而今天这个报告的立意来源,则主要围绕王天凯会长在去年创新年会上的讲话,他的讲话重点讲创新。第一要体系化设计。第二,要系统运作。第三,要坚持。第四,长效机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后,立足于庞大的生产规模基础之上,现代纺织工业的应有内涵是什么,应当怎么样去转变增长方式,如何重构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这是我们现在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些年,这个会议的主题设计一直是与时俱进的。从90年代开始,我们每年确立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从工作实践中得来的。比如说质量检测,企业社会责任开展,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推广,以及与国外品牌的合作,我们都会将所求解的命题纳入到具体的行业实践当中去,然后从实践当中升华出新的思路、新的发展路径。应当说,这些年,每一届创新年会的主题基本上都紧紧地扣住了行业发展的脉搏。

  针对本届主题,我们首先来看关于行业总体现状的问题,用几句话来概括,即为“工程了不起、技术过得去、学术须给力、人才待培育,体系要建立。”所谓“工程了不起”,无论是从建国之初的大棉纺,到后来70年代大化纤,到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产业集聚发展,包括这几年在化纤产能方面不断增长。

  另外,“技术过得去”,中国纺织工业在整个工艺技术方面,在整个质量品质方面跟过去几年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行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一个是“学术须给力”,学术研究不仅仅局限在科学方面,还涉及很多经济、市场营销等基础理论方面,我们需要继续的努力。另外,“人才待培育”。人才是我们现在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基层企业,既面临“招工难”,同时也面临人才如何留得住,如何给人才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空间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下一步如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纺织体系,这关系到整个行业如何整合资源、协同运作的问题。

  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首先,如果从系统角度来说,要完成从“个体竞争”到“系统竞争”的一个转变。它不是单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市场机制综合发挥作用的问题。其次,体系化优势还需要我们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要从过去企业关起门来依靠自身的力量,到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资源来形成集成创新的合力。第三,过去,我们非常注重有形产品的开发,现在,我们同时也要注重无形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第四,如何从无序到有序,这是现在建立体系化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社会责任问题,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们行业健康发展,影响了我们的外部形象。需要我们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转向有序竞争。

  作为体系化优势的核心构成,实际上已经在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5月8号发布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中有了具体体现。说穿了就是四句话: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内生驱动力,把人才优势作为行业成长重要资源支撑力,构筑品牌优势的消费向心力,以及可持续发展优势的未来竞争力。

  最近有一本书非常热门,詹姆斯•穆迪写的《第六次浪潮》。里面讲到一句话,经济学家关注市场,科学家关注技术。而真正体系化创新是将目光投向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制度。我觉得我们行业的发展,现在要关注不仅仅是某项产品的创新,而要关注我们怎么样在行业里面能够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机制,形成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的竞争优势。

  看一组数字,这个数字在社会上炒的非常火热,就是双十一现象,光棍节那天整个网络销售突破了所有人的预想。它能够在10分钟之内达到2.5亿的销售额。我们可以想想,任何一个商业连锁形式,能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一个庞大的销售额?双十一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新商业模式、一种新的消费趋势,与传统实体经济、传统商业理念的一次正面交锋。但是我们能直接断言它能够横扫一切传统的模式吗?我想还不能。

  与线上引爆的巨大销售量相对应的是,线下行业或者说品牌企业利润在收窄。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做调查问卷分析的时候,可以看到,企业家对于盈利的判断,增加、持平、减少各占三分之一。中经景气指数也显示,以服装行业为例,整个领域在趋冷。无论是从利润水平,还是从整个行业的投资增长等等。这里比较值得欣慰的是,就是库存产品这块没有进一步恶化。库存是今年服装行业热点的问题,也是社会上热议的问题,起源于一些运动品牌,到最后延伸到所有品牌,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要用一种理性的心态来分析,服装协会做的分析非常好,以33家上市公司,拿他们的库存数据来分析,差不多是500多亿的库存,也就是说今年的库存增长和它这种销售增长基本上保持同步,今年库存现象并没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且我们知道,作为库存,它是我们行业的特有属性,作为季节性的销售产品,必须要建立合理的库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库存也代表产品能够经过这种商业流通,变成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就是产品变成商品重要一个转换的东西。减少库存它也是我们现在整个行业需要去面对的问题。这种线上、线下背后的巨大反差引起我们的反思。推动产业的成长力到底是什么?网络这种销售空间火爆,难道全是因为价格是撬动消费的唯一因素?

   另外,从整个终端市场的销售,我们可以看到服装的销售,按照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去年一年是我们商品提价非常快速的一年,但是今年趋缓了。这也反射了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保守。第二,市场环境并不乐观。在传统的商业模式里,品牌企业如何获得成长?它也面临一种夹击,网络促销的各手段,可能会对传统的百货渠道销售带去冲击,从而令品牌实现价值回归的道路变得更加崎岖。

  刚才讲要正视库存,现有的库存结构中,既有合理的构成,同时也有产能淤积形成的库存。我们要反思一点,有些企业规模扩张的形式,是否正是阻碍品牌价值提升的关键原因。以往很多品牌企业在讲到自己成长的时候,一直在用一个词:“渠道为王、万店计划”等等。到今天,很多企业都不再提这样的口号。我们不能说渠道为王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仅仅依靠渠道扩张的模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考虑什么?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产品与消费细分市场的对接,以及如何提高这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进一步反思得出三个结论。

  一个是信心。首先是对制造业要有信心,制造业绝对不会有“日薄西山”的那一天。我前两天去江苏,我听到江苏和浙江印染企业在说一个问题,说我们在盼望这一天,我们也希望国家的政策更加严厉一点,这样我们印染企业就会变成真正的稀缺资源了。所以我在想,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在目前这种夹缝中求生存,政策红利在减弱的情况下,制造业完全也有可能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因为大家知道,再好的商业模式,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如果今后都没有什么人生产东西了,我们创造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个是明确“较量的是什么”?传统和现代的较量,传统与现代较量的本质,不应该是“销售速度”的较量,而是“赢利空间”的较量。成功的快时尚消费模式,不是在短时间内引爆多少消费量,而是在短时间内依托消费量,点燃多少价值实现。

  第三是如何行动:我们要做哪些改变?在风生水起的新商业模式之前,纺织服装产业要懂得“借势”与“造势”,而非“失势”。

  那么,在探寻如何重构和再造新的产业优势之前,先了解下两个大机遇背景。

  第一个是对不同阶段性优势的传承。第一阶段:结构调整促成产业链配套的相对完善

  1986年,把服装划归入纺织系统,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配套 第二阶段:“国退民进”的体制松绑,市场活力得以释放。标志是,1997年,棉纺行业压锭、减员、增效,通过技术改造推动“国退民进”,民营企业实现 加速度发展,生产组织基础趋于完善,生产要素的休眠状态得以改变。第三阶段:竞争性产业集中度提升,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亟待塑造。可以预见,今后5~10年,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不仅包括规模与利润的集中,更是创新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集中),中国纺织工业将改变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转而向系统化优势转变

  另一个大机遇背景是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詹姆斯在《第六次浪潮》中引用了一个历次康德拉季耶夫的浪潮总结。目前我们仍然处在第四次和第五次科技革命的阶段之中。熊彼德分析,每次科技革命基本上是五六十年的时间,从上升到下降,我们现在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尾期和第五次科技革命之中。然而,事实并非正在加速。第六次科技革命,或者说以资源为王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到来。对于纺织工业来说,我们正处在大的环境之下,以新的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技资源。

  对于行业来说,目前有三个典型特点:

  第一,制造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要素的配置界面趋于智能。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以“制造业与信息化自动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数字经济”领域中,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多网融合技术值得关注。

  第二、生态文明,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在趋于绿色。向内的生态文明包括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维护供应链体系公平、可持续发展。外向的生态文明包括“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突破口是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第三,跨界。这种创新要素配置的界线正在趋于融合。“需求”正在变为“欲求”。纺织服装产业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正借助与IT、战略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的边界融合,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引发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欲求,提升附加值。

  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转型方向,我们可以定位为三个:智能性产业、绿色产业以及跨界资源整合型的产业。作为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是中国制造。全球知名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的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19.8%,高于美国的19.4%,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另外,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基础发展环境总体上依然强于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作为我们整个产业的规模,我们可以看到化纤占到全世界化学纤维产量的63%,棉花产量占35%,消费占到差不多46%,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与消费国。

  看世界纺织纤维消费趋势,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去年纤维生产量比10年同比增长6.4%,但是全球纤维消费量去年增长2.4%,消费的增长和产量增长的这种不匹配,这个大家都感觉到了,这个是为什么在市场低迷的一个其中原因。另外,从几大类纤维品种来看,05年以后天然纤维用量在下降,而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在增加。

  另外从整个行业运行可以看到,趋缓是现在一个核心的主题,也就是说产值增长、利润增长水平以及出口都趋缓,实际上我们现在比较欣慰,年初有几个悬念,一个是出口今年是否正增长。第二,利润是否正增长。第三,产值增长会不会跌破两位数?目前看产值增长没有跌破两位数,出口、产值方面依然实现正增长。我们在服装、纺织品两方面,作为服装出口增长,它主要来自于价值的贡献。

  分析趋缓,它有一个大背景,首先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1979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9.88%;从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来看,1980年到1989年为3.46%,1990年到1999年降为3.22%,2000年到2009年进一步降为1.83%。

  从宏观经济可以看到,它这种增长的趋缓以及趋于平稳是一个大趋势。我们行业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我们遵循了同样的发展轨迹。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4310万吨,比2008年增长22.8%,年均增长7.1,与危机之前三年(2006-2008)的年均增速相比较下降了3.8个百分点。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541.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4%,年均增长10.3%,增速比2006-2008年年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

  如果有人把这种趋缓,把它作为中国整个竞争力下降的一个突出表征的话,我也不能完全同意。其实在这种大的背景、大的趋势之下,可以把这个作为行业调整的一个机会,这种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调整,不妨把它认可为一种结构性收缩,而这种结构性收缩,不失为我们行业一种良性的防御手段。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不通了,过去资源消耗为代价的规模扩张,这种路已经走不通了,我们现在通过这种大形势的变化机遇去调整我们,这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契机,也不失我们利用这种契机形成一种良性防御。

  在新常态下的风险重估,这是重构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化优势的时候我们必须所判断的一个事情。棉花问题,王部长今年带领大家把它作为头号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估计在短期内还不会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但是我们在努力。因为大家知道,今年数次的沟通,包括国家在相关政策做了一些微调,比如说放储、配额发放等等,但是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说是原油价格拖累化纤行业,我觉得这个是一方面,这个还是跟棉花紧密相关,今年原油市场也不稳定,既造成化纤企业本身的运营压力,同时也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人力资源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德勤研究显示:教育程度较低的初级劳动力供应早在2004年就已开始逐年递减。波士顿咨询BCG在2011年8月出具的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工人每人每小时能赚0.72美元,如今 能赚6.31美元。它同时预测,接下来几年,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成本会以18%的速度增长,5年后中国长三角地区技术工人的工资会和美国技术工人相仿。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未来10年内,中国还将涌现大量的就业人口,每年将向社会上提供差不多1500万到1600万的具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人口,关键是这些到时候人口到哪里去,到哪个行业里去。作为纺织行业,现在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从业人员呈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另外,用工成本跟整个社会大环境一样在攀升,甚至这些年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整个工业平均水平。五年前,我们还是整个工业的平均工资的70%,但是今天基本上追平了。

  关注一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作为美国一直保有相当大的一块产业用的纺织品。从前几年开始,以西海岸为代表的服装业在回流。最近我跟几家公司了解,包括溢达等等,还有欧瑞康,他们告诉我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在纺纱领域的投资在增大,制造业回归趋势非常明显。随着中国相应成本的增加,随着它对整个全球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实际上它也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把美国经济战略确定为四大支柱:美国制造、本土能源。美国的本土能源很厉害,美国自己可以建立完全独立的能源供应体系。另外是劳工技术。我们看到一些数据,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出台了《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等。今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他们对于美国使用的国旗中国制造的问题,美国也进行了大幅度的炒作,尤其是政府机关今后采购必须是百分之百的美国制造。另外针对非洲的撒哈拉以南38个国家所提供的免税政策,现在进一步延续。

  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的邻居这些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在这个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印度,它把它的出口目标进一步上调,同时它也对它整个产业、出口,包括银行信贷利息补贴等等这些方面。尼泊尔当然比较小,但是它也很直接,对于服装出口2%的现金激励。越南现在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它的招商引资针对产业链配套,在往上游延伸,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往那里考察投资了。它吸引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这方面的力度也非常大。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的确出现了很多企业离开中国的现象。我们纺织领域内的,无论是中国和国外的,都出现了这个趋势。其实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的这些企业走出去,它固然有我们国家战略的一个支持问题,从国家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但是实际上很多也是迫于无奈的。一个是成本的考虑,第二个是原料的问题。第三,规避贸易壁垒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走出去三个主要的动力。

  作为出口市场,我们看到了,我们唯一现在值得欣慰的市场在美国,三个主要市场里面,今年在美国市场份额小幅提升,又达到了40%,但是我们在欧盟市场、日本市场,还是一种下降趋势。我们整个可以看到,这里不断出现越南、孟加拉,他们在这个时候在逆势增长,在份额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我们下一步要关注什么?就是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
  ISO26000是关于社会责任的。IS014067,目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再起草,是有关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一旦这个标准实施,按照WTO的规则,中国将比较被动的接受多边的机制。这个会形成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加在认证方面的成本。第二,国产相关的这些产品必须替代,从这些发达国家去采购。另外,作为一些品牌会把它作为验厂认证企业的一个手段。这个方面,我觉得对于我们下一步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影响。另外就是政策红利。政策红利逐渐减弱。棉花政策是一个典型的现象。还有一个就是社会上很大的争论,关于税负的问题。随着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出来去解释,但国际相关机构研究把中国仍然归类为处于税收较重的15%的国家之列。

   还有一个潜在风险就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现在奥巴马政府明年换届之后,我想可能会形成对中国新的一轮施压。

  作为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建设,这个是今天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转型期,但是同时它也是风险高发期,更是战略机遇期,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在危机情况下,可能越会发生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都经历过这种危机,他们都通过这种危机形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最近政策信号不断,包括中央政治局会议,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整个经济发展,对于整个扩大内需这方面,都有很多很多的解释。这里就不展开了。对于我们来说消费机遇。目前一个可喜的现象,截至11月19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1个省(区、市)全部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24个地区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28个地区的增速跑赢了当地的GDP增速。

  另外,关于优势再造的路径,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成熟的路径。以日本为例,日本这个国家,我们知道二战以后非常惨,但是它是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抓住机会,同时建立自身的内在发展驱动力,它的纺织服装业发展对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它原来也是通过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以出口为主,到了后来逐步为国外品牌加工,而且加工地区就在东京一带,逐渐它从服装出口变成进口,因为随着它生活水平的提高,70年代整个经济腾飞以后,生活水平提高,80年代开始,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兴起。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以后,随着一批日本设计师的成长,日本以东京为代表,成为了世界时尚新的一极。

  进入到新世纪,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仍然把很多的关注、支持在高性能纤维纺织品领域里。日本的设计师,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等这是世界级的设计师。

  作为中国,我们在重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优势的时候,我们应该走什么路径?这里引用了李克强一段话,他曾经说现代化必须完成从农业向工业的过程。首先要实现工业化。我们现在对现代化的描述是四个方面,工业化是基础,是驱动。作为我们现代纺织工业的描绘,我想现在社会层面上有很多用劳动密集型的词汇。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密集型它应该成为一种历史性的行为。客观地讲,劳动密集型也只是对产业某一端,在加工型服装类某一端的描述,它并不能代表全行业的特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应该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符号。作为产业低附加值要让它迅速成为过去,高科技内涵、时尚元素应该作为行业新的特征来出现。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品牌经济主导的行业生态、知识密集型的人才布局、公平开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现在新的产业符号,也是纺织工业应该具有的外部形象。

  我们作为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优势,我们要强调融合、需求分析以及产业资源衔接。其实各个领域在主动谋求和我们这个产业的融合,无论是农业,包括文化,还有服务业,它实际上把跟我们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作为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这个方面积极寻找一些对接的通道。

  在体系化优势引导里面,首先是科技创新的优势重构。第一生产力应该说是大家没有任何异议,而且科技创新的确为整个行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在过去这些年也带来了很多实际的效应。包括在节能减排方面,也产生了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看看针对不同类别的纤维产品和消费需求这种分析。第一,天然纤维占比降低,第二,长丝比重在持续上升,短纤比例在下降。还有终端产业用的纺织品比重在持续提高。作为整个行业科技创新,未来规划了四个方向的重点工作:一个是原料开发。原料开发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解决现在目前天然纤维不足的超仿棉的开发。第二个是生态技术,包括染整技术。第三个就是产业用纺织品的关键技术。第四,提升纺织品品质和附加值的加工技术。

  作为科技创新的细分方向,一个是基础研究,一个是绿色技术,还有一个是智能化技术。这些例子都是我们今年获奖的项目,它代表了行业下一步发展重点和关注方向。超仿棉项目,我们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形成了相关的工作机制,王部长作为一把手亲自来抓这个工作。今年的产品开发贡献奖也体现了这个。

  人才优势重构方面,人才重要性不用说了,通过纺织基金会来表彰、奖励成果。从去年开始进行学术带头人推进工作。目前从整个人才结构来说,科技类人才分为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类。在这个方面,目前也从行业层面采取相关的一些措施。我们今年贡献奖里面,很多企业做的不错,比如说恒逸、唐山三友、华佳。

  今年整个行业品牌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整个行业的品牌建设,其实跟目前大概关注的手机领域如出一辙,它是我们的一块心病,以苹果手机为例,全世界如果把手机利润按照100来分,90苹果拿走,5%三星拿走,零下的5%由众多企业来。品牌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品牌来说,在目前新经济时代,品牌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区分整个行业品牌还是两大类,制造类和终端消费类的。作为品牌价值创新,实际上可以用三点来描述:第一,归位。质量和品质还是基础。第二,错位。就是要差异化竞争。第三,上位。就是怎么样从认知度到美誉度的提升。作为品牌化,它并不是产品价格的表达,而应该成为一种消费价值的体现。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网络营销模式,对于整个行业带来很多很多新的思考,很多企业在实践。原来一直争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线上和线下协调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在这个方面做一些探索,也就是说创建这种新的网络转专供的产品,或者开拓用于网络营销的子品牌,我们看到很多品牌,都这个方面采取了这种模式,来形成网上销售和线下交易,跟实体店之间不产生冲突。

  反思目前整个零售市场或者说品牌竞争的同质化倾向。实际上它还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对我们行业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品牌建设这个方面,我们今年产品开发贡献奖有很多典型案例,比如说华艺通过技术来撬动价值。还有卡宾是通过品牌细分来锁定细分领域的消费者。另外从面料企业来说,广东健业通过快时尚面料来锁定它的客户。

  可持续发展这方面,可以说环保低碳,既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它逐步在成为消费前沿的价值主张。而且这种价值主张,不仅仅是通过产品的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消费,同时它也向价值链中的投资、生产、供应链环节展现绿色的竞争力。所有可持续发展,它既有劳动关系和谐以人为本的一方面,同时也有绿色生产,包括节能减排等等。同时作为消费层面,它也是作为绿色产品,我们采用可回收、可回用的材料,对人和环境不造成潜在威胁。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在探索一些新做法,社会责任工作已经有六年历程了,无论是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还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也围绕网络经济的发展,围绕整个营销方式的进步,在推出社会责任报告的在线报告系统,就是责任资产这个项目。通过将负责任生产企业它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绩效,数字化,把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作为这些负责任生产企业的一种责任资产负债表展现给公众层面,展现给供应链的相关利益方。这项工作准备在明年启动。

  我们在可知道发展方面也有很多企业做的很好,像龙福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方面的理念。还有即发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来减少传统火电的使用。这里面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用问题。可以说淘宝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支付宝。如果没有支付宝,没有这种信用体系的推出,它不可能从原来的规模跃升到今天这种规模。2003年淘宝网成立全年交易额仅为2271万,2004年达到10亿。2003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希望解决信用问题,迅速推动淘宝交易增长。2005年交易额是80亿元、2012年达到10007亿元(含天猫2000亿)。

  另外在这个方面探讨什么?白名单体系。从产生伊始我就在跟大家讲,这个白名单绝不是中日之间纺织品的一个准入条件,它一定会被放大到更广泛的一个领域里去。因为我在之前也曾经跟美国的消费品的人在谈,他们最早提出黑名单,就是判定谁不行,禁止市场准入,但是白名单让你自己建立一种符合它市场要求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的控制体系。这种方式,让企业自身来建立这么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一定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白名单这种体系,今后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销,它=都会成为我们有益的探索。

  最后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念一段人民日报微博上的一句话——“改革需更加注重系统协同,但稳妥不是求稳守成的理由,渐进不是迟滞不进的接口,我们应警惕在不稳定幻想作祟下绕着问题走,最终小疾会成大患。”我们不能回避行业存在的问题,要正视这些问题和环境,最终目的是塑造不为外力所摆布的内在优势。

  让我们共同迈向新世纪,最后将toward the new century中的century来做重点解读,可以发现就是我们体系化优势的一些关键词语。Cost成本意识,Efficiency创新效率Network网络构建;Trust信任经济; United整合资源 ,Recycle循环利用,Youthful永续产业。希望我们共同为之努力。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孙瑞哲:当前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内外形势与产业的创新发展[2012-11-29] 
·把握变革中的时尚话语权——孙瑞哲:提升创意附加值的突破口[2012-11-27] 
·孙瑞哲:纺织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转型升级要关注“协同创新”[2012-11-15] 
·孙瑞哲:时尚产业必须在消费水平提升和需求多元化大背景下确立自身定位[2012-10-25] 
·孙瑞哲:纺服企业创新需注重向价值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2012-10-23] 
·孙瑞哲:技术创新做利器 有效融合是关键 品牌溢价为目标[2012-09-05] 


相关资讯  
·(图)2012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创新论坛“新模式与新价值”(对话实录)[2012-12-22] 
·(图)安博思马力诺:创新、设计和市场研发——时尚领域的成功要素[2012-12-22] 
·(组图)美国棉花公司林蓓:美国纺织品和服装零售市场发展趋势与消费特征[2012-12-22] 
·(图)诺维信何育萍:生物酶技术提升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2012-12-22] 
·(图)欧瑞康王军:创新——确保中国纺织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2012-12-22] 
·(图)美欣达印染潘玉根,以信息化和系统化提升企业竞争力[2012-12-22] 
相关出处  
·2011年1-12月份中国粘胶短纤进口量价统计表[2012-02-28] 
·2010年1-12月份中国粘胶短纤进口量价统计表[2011-02-26] 
·2011年1-12月份中国织物制手套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2012-01-28] 
·2010年1-12月份中国织物制手套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2011-01-28] 
·2009年1-12月份中国织物制手套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2010-01-28] 
·2011年1-12月份中国原油进口数量与进口金额统计表[2012-01-26]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