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中有百雀羚。”这条消息在微博等渠道出现后,许多人可能只是随手转发。但在网络围观的背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默默启动,其后数十分钟内,更是体现在电子商务中: “国礼”已经成为淘宝网货架上成百上千种商品的宣传标签, “百雀羚”更是炙手可热的搜索关键词。
人们惊叹淘宝卖家的速度,而其实这种速度早已成为常态。如今,任何一个市场热词,都可能成为网络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淘宝速度”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商业逻辑。
社会热词变成商品
消费、生产、营销,整个产业链上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想法,都可以成为新商业逻辑的故事开端。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牛莉一袭桃红色的大衣亮相,这可能是最早 “有证可考”的网络“春晚同款”服饰。从此以后,每年的春晚竟然成为淘宝玩家的例行狂欢,比如在2013年春晚之后第三天,用户能在淘宝上搜索到的 “春晚”标签商品已经超过700件,而一条颇具人气的“曲婉婷春晚同款”连衣裙在春节期间销量高达300件。
如果说这还只是实体商品的 “淘宝速度”,那么2012年网络热议的 “杜甫很忙”,则进一步说明互联网时代,商家卖什么,可以由买家说了算。看到一系列 “杜甫很忙”的漫画,有些人只是笑着转发,但在网络的货架上, “杜甫很忙”已经幻化为各种商品,服饰、文具、玩偶,乃至纯粹的创意,无所不有,标着价格,触手可及。
撇开这些新奇的商品,传统产业生产者的网络速度同样令人瞠目:山东农户自家的樱桃,从在地里成熟到出售到采摘,送到消费者手里,只要24小时;一件设计师定制服装,从样衣到按单下料、设计生产和物流发货,送到消费者手里,只要一星期……
有创意、有头脑,迅速反应能力,是很多用户对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小卖家的印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提速,让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卖家、小企业,具备了驰骋商海的资本。
更多 “例外”有望崛起
要问当下最红的原创服饰品牌是什么?十之八九的回答是 “例外”。也许不是每一个原创服饰品牌都能登上国际舞台,但 “例外”所受到的关注无疑让更多原创品牌、草根品牌看到了未来。在 “淘宝速度”带来的新商业逻辑中,互联网不仅推动商业信息飞速传播、市场快速响应,更在于重组了传统行业的整个生产链条,让原创设计、本土制造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一直被诟病技术含量低,但“淘宝速度”却体现了 “中国制造”新的竞争能力:快速高效的供应链带来的高效率和高回报。在主题为 “杜甫很忙”的商品中, T恤是最快上市的,而且在短短数天内,就出现12种款式。阿里巴巴之所以会从一个原本为中小生产企业拓展市场的平台,变成拥有阿里妈妈、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多种功能的多个平台,最重要原因在于,根据新商业逻辑,实体供应链与互联网信息流密不可分,两者合二为一,受益的不仅仅是生产企业,更是整个市场。
如今,更多的原创品牌显然可以利用 “例外”的眼球效应,用互联网为自身服务。 2009年,大批淘宝服装店铺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从 “进货卖货”模式转为发展原创。这些加工厂通过与互联网对接,使得小批量原创的门槛降到最低,仅仅用两年时间,淘宝网上众多服装店铺就以惊人的速度组建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009年,原创服饰成交量在淘宝网女装总市场份额为13%,但2011年同期,这一比例增长至40%,到2012年底,网上可供选择的原创服饰超过了100万件。
新生态系统 “自循环”
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也离不开每个节点上由专职人员付出的劳动和努力。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逻辑中,每一个链接点上已不再是固定岗位,而是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从而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行业类型。
当一个社会热词变成一件商品,在消费者拿到它之前,它还得先变成一个包裹。在淘宝网的生态系统里,已经发展出至少13种职业为包裹服务:最直接的,莫过于快递员——淘宝网和天猫每天产生超过1200万单包裹量,推动我国快递业务飞速发展,到2012年,快递业务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沿着产业链再往上推,是网络客服,许多网络店主已经无法靠单打独斗来应对每天的交易,他们雇佣了网上客服,其中分工专业化经营的网店一般都会聘请2名至4名网店客服,规模大的网店客服队伍接近百人,目前仅淘宝网上网店客服数已有284万。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角色,像专为网店商品做模特的 “淘女郎”;专为网购商品拍照的网店摄影师;专替网友选择服饰的 “搭配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用 “购物平台”已不足以形容眼下的电子商务,而更适合用 “自循环和自生长的生态系统”来命名它。它联接了消费者和各种商家,助推中国商业体系整体性效率提升和模式升级,并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商业生态系统。
还有哪些消费潜力
电子商务实现了24小时 “不打烊”,所以在新的商业逻辑下,找寻消费者的兴趣点也要另辟蹊径。
淘宝最新公布的 “十二大网购族群报告”看似有趣,却也值得深思:有多少人经常叫嚣着“再买就剁手”却依旧乐此不疲搜索购物?有多少人大半夜不睡觉,为的就是在一片安静中上网精心挑选商品?还有多少人不知道想买什么,却总是忍不住要逛逛各家购物网站?淘宝网资深分析师表示, “十二大网购族群”反映了新市场环境下的购物心理和消费习惯,聪明的商家自然会“投其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
例如, “十二大族群”中,晚上活跃的“夜淘族”规模最庞大,仅在淘宝网上就多达2283.2万人,他们喜欢从半夜23时至凌晨5时间逛购物网站。对商家而言,如果选择这个时间上新品或推 “秒杀”,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敢为人先的 “尝鲜族”最少,仅6.9万人。这就说明,虽然网购一族接受新的购物方式,但对商品本身还比较保守,过于新奇的商品不对市场胃口。此外, “囤货族”和“逛逛族”是最有消费潜力的群体。据淘宝统计, “囤货族”每次购物要囤59件商品,虽然价格不高,但积少成多,不容忽视。 “逛逛族”则有事没事都爱上网闲逛,尤其会参考社交论坛中其他人群的购物体会。商家如果学会社交媒体营销,就能轻而易举地把 “逛逛族”变成实际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