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袁江:利率市场化迈出实质一步

发表时间:2013年07月23日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 袁江

  随着7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无疑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社会舆论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叫好声,普遍认为这将促使商业银行投放更多的信贷资源给民营中小企业,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此,笔者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认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短期影响较为有限,更多的是彰显了央行的改革决心和“先易后难”的务实策略,真正触及“改革灵魂”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仍需多方着力,稳步推进,要尽量避免一蹴而就和出现政策反复。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短期影响较为有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新政”方案,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其中,除了房贷利率浮动区间不做调整外,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上限,全部贷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在去年两次“非对称降息”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的改革成果之上,央行选择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作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充分显示了决策层推动金融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值得指出的是,很多经济学家预测本次改革将提高大客户的议价能力,倒逼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从短期情况评估,笔者认为上述逻辑存在臆测之嫌。因为自去年贷款浮动区间可下浮30%以来,尚未明显出现议价能力足够大、可迫使商业银行投放价格“一浮到底”贷款的大企业客户。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状况,即使存在利率下浮的贷款,幅度也多控制在10%以内,且下浮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仅为10%左右。因此,短期内期望通过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改变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推论,至少在经验上是不成立的。

  随着美国QE的退出以及“克强经济学”的政策导向的加强,资金面紧平衡将成为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新常态。基本可预计的是,商业银行的资金定价很难出现大规模下浮的情况,毕竟这是市场态势使然,也是银行自身盈利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决策层在此刻决定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谓顺势而为,既切实推动了金融改革,也有效避免了银行间的贷款价格战,可谓深谋远虑,稳健务实。但从长期看,我们不得不考虑宏观态势逆转之后所蕴含的潜在风险。如果整体资金面一旦重归宽松,那么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难免会出现贷款“杀价”,到时如何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则需决策层作进一步谋划和打算。

  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全面推进仍需审慎

  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之后,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无疑成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是否可以即刻对“最后堡垒”发动总攻令,以满足大家对利率市场化的期待呢?这显然依赖于决策层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和风控能力的评判。假如说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已经足够市场化,可以自负盈亏、自负风险,那么“今天就应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也不为过。但是如果情况并非如此,那么存款利率市场化过快过猛,对中国经济来说就并非福音了。

  今年六月的“钱荒”事件是一个较大的警示,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目前的市场态势下,国内很多中小银行具有较强的存款竞争动机。由于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较为粗放和人为,因此很多中小银行争夺存款几乎不计成本,这其中潜在的风险是很大的。从2012年的数据看,大型银行各项存款的增量市场份额较2011年大幅下降5.66个百分点,存款总量的市场份额下降2.51个百分点。随着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一浮到顶”的存款竞争策略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的大型银行也按捺不住,开始通过高成本方式吸收和抢占存款资源。

  设想如果存款利率上限迅速放开,那么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大战势必狼烟四起。在银行管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极其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对于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目前比较稳妥的方案是遵循稳健审慎的基调,采取不断试错、逐渐逼近的方式。一方面,继续发挥理财产品利率基本市场化的优势,进一步鼓励理财产品发展并逐步规范,以此做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练兵”。另一方面,要逐步简化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档次,并积极发展替代性的负债产品。从目前情况评估,重新推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择。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利率市场化经验也表明,借助CD不仅有利于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而且不会全面冲击存款成本和挤压银行利差,在改革期间具备非常好的过渡性功能。

  金融配套制度建设:千呼万唤亟待出台

  如果说贷款利率市场化存在顺势而为、相机决策的因素,那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制度体系无疑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可预计的是,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上述金融配制制度建设的进度将不断加快。

  呼声最高的无疑是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以国家信用背书的隐性担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一旦金融机构经营不善而破产,需要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这种方式往往导致财政负担过重、扭曲货币政策目标等后果。2012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抓紧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从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推断,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进入内部最后讨论和完善的阶段。

  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制度也不可或缺。一个成熟的市场机制,不仅要使经济主体进得来,也要让其出得去。对于危害金融体系稳定的病态型金融机构,要明确市场退出的渠道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问题出现时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对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形成警示作用。

  在构建金融稳定制度和机制的同时,货币政策框架的配套调整也需同步进行。随着利率管制趋于放开,市场利率将成为资金供求的决定变量,并逐渐取代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新的中间目标。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将成为主要政策手段,贷款规模控制、存款准备金等数量型手段将逐渐淡出。

  商业银行体系发展:差异化转型是关键

  过去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银行体系内部可谓狼烟四起,各家商业银行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资金价格条件变了,同业金融态势变了,信息技术条件变了……过去同质化的经营战略已远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商业银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定位,不得不加速自我转型发展的步伐。

  什么是转型?往哪里转?该怎么转?这无疑是围绕在每一位有远见银行家头上的“紧箍咒”。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应该立足自身优势,走综合化经营道路,做好传统业务,做精零售业务。对于中型股份制银行来说,转型发展的方向可能是差异化和精细化,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对特定产行业和客户群的切入和突破。对于小银行来说,转型发展应该走特色化,尤其是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做足功夫。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方支付如火如荼的兴起,各类银行在原有转型路径上,又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实现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融合与发展。

  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取得进步而喝彩的同时,也需要冷静评估改革进程的得失与不足,尤其是对改革的难点和关键点要有充分把握。特别是在经济金融市场条件瞬息变化的今天,监管层和商业银行更要加强互动,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局出发,稳步走好改革的每一步。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中国国务院批准央行利率市场化方案[2013-07-30] 
·Lex专栏:“中国式”利率改革[2013-07-23] 
·汪涛: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路漫漫[2013-07-22] 
·中国贷款利率全松绑 金融改革提速[2013-07-22] 
·中国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阔步前行[2013-07-22] 
·袁江:探寻中国经济新增长“结构红利”[2013-01-17] 
相关出处  
·高级定制 不再姓法国[2013-07-19] 
·折扣购物中心逐鹿中国[2013-07-19] 
·中国政府刻意摆脱“增长崇拜”[2013-07-16] 
·沈建光:克强指数显示经济或破下限[2013-07-16] 
·美国消费者再成全球增长引擎?[2013-07-12] 
·“世界工厂”的成本困境[2013-07-12]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