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棉花市场整体持续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我国棉花在基本面供过于求、纺织消费疲软等诸多因素下,迎来了又一轮的收、抛储政策。在政策的指导下,上半年我国棉花市场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下半年在高库存的重压下,棉花运行重心下移。郑棉期货盘面的成交量和持仓均大幅减少,目前仅维持2万手的日成交量和9万手的盘面持仓,远低于交易活跃时期300万~400万手的日成交量和50万~60万手的持仓量,可见目前期货市场的交投活跃程度极低。
回顾2013年的棉花期货市场行情,其成交量和持仓量在2012年缩减的基础上继续下滑,同时其交易活跃度也延续了上年的态势,期货换手率低,盘面成交不活跃。
2013年我国棉花价格走势依然是围绕“政策”这条主线,国家棉花收储、抛储始终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按照棉花价格的运行趋势,2013年棉价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月),该阶段是棉花2013年行情最为强劲的一个阶段,郑棉确立了年度高点20276元/吨。分析原因主要由于2012年度中国棉花20400元/吨无限量收储政策的提振给市场以支撑。棉价在国家鲸吞收储和小量抛储的政策指引下,价格呈现向国储价格聚拢的单边拉升态势。
第二阶段(2013年2月~7月),该阶段是2013年棉花行情最为纠结的阶段,棉价由上涨转为19700元/吨~20300元/吨的宽幅区间振荡行情。分析表明,这一阶段国家棉花抛储政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2013年度国家持续以20400元/吨的价格收储提振,棉价上下两难,延续着区间运行的走势。
第三阶段(2013年8月至今),该阶段棉价突破了前期的区间运行格局转为单边下跌行情。究其原因,新的棉花年度来临,市场棉花供给增加明显,期货、现货市场价格严重脱节,供需面矛盾更加突出。在资金面匮乏和活跃度缺失环境下,期货市场避险及价格发现功能几尽丧失。国家持续3年的棉花收储,巨量的国储库存压力,使得市场对于2013/2014年度的棉花市场并不看好。
2014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企稳好转,以及中国棉花收储政策的退台,预计国内棉价或将回归市场化,内外棉高企的价差也将有效回归。以此预期国际棉价将围绕75~90美分/磅区间波动;国内棉价在18000~19500元/吨区间内变动的概率最大,当然其还将受到诸如国家政策及纺织贸易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极端行情。
美国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单产下滑 巴西产量大增缘于播种面积上调
据美国农业部(USDA)2013年11月份发布的最新供需预估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较上年度有5%的减少,其中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四国的棉花产量分别为696.7万吨、284.5万吨、98万吨和92.5万吨,分别较上年度下降8.57%、24.54%、2.2%和5.61%;印度产量预计为631.4万吨,同比增加10.9万吨,恢复到了2011/2012年度水平;巴西今年棉花产量增加幅度最大,增加30.5万吨,增幅达23.35%。
可见2013年棉花产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美国。分析原因,一方面是2013年美国棉花播种面积大幅缩减,据USDA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棉花播种面积为4723.5万亩,较上年度减少了966万亩;另一方面,2013年美国因不利气候的影响,美棉单产下滑。巴西今年产量的大增主要源于其播种面积的上调,据统计显示,今年巴西的植棉面积为165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300万亩。
全球棉花消费量同比增长2.34% 全球棉花供给面过剩155.8万吨
伴随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以外的其他主要棉花消费国近两年的棉花消费量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上扬趋势。根据USDA预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棉花消费量同比增长2.34%。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巴西、孟加拉国和美国均呈现出小幅上涨,上涨幅度在2.2%~6.4%不等。中国2013年的消费预估值为783.8万吨,与去年持平。
整体来看,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估为2543.8万吨,较上年度减产136万吨;全球棉花消费量较上年度微增72万吨至2388万吨。产量下降和需求增加使得全球棉花市场的供需面朝着有利方向变化,供应过剩差额有所缩小,但整体仍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过剩155.8万吨。这也是2013年度棉价弱势运行的主因所在。
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录得历史新高 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量持续4年调增
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需求不足的影响,美国农业部(USDA)在其月度供需报告中不断提高全球棉花的库存消费比,由2013年1月份的77.05%不断向上修正,至12月份最高预计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达87.9%,而这一数据录得历史新高。换句话说,全球棉花供需形势在2013/2014年度并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此外,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量高达2099万吨,已经是持续4年的不断调增,亦创出自196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值。
中国棉花供给过剩量缩至152.4万吨 期末库存量和库存消费比创历史最值
根据USDA的最新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696.7万吨,较上年度缩减了65.3万吨;消费量783.8万吨,与上年度持平;棉花进口量239.5万吨。以此来看,2013年度中国棉花的供需依旧延续供给过剩的格局,不过棉花供给过剩的量已由上年度的420.8万吨缩减至152.4万吨。
中国棉花期末库存及其库存消费比走势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中国棉花1247.8万吨的期末库存量,创出有史以来的最值,较上年度调增151.3万吨,增幅高达14%。与此同时,中国高达159.2%的库存消费比,又是一个历史最值。正是因为我国棉花收储政策持续实施3年使得国内棉花的库存高企,从而拉高了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量。可见中国棉花整体的供需格局与全球棉花的极为类似。预计中国棉花在供给过剩格局的大背景下,棉价运行将延续弱势,但是因为我国特殊的棉花收储政策的提振,棉价区间运行的概率加大。
2014年中国植棉意向减483.6万亩 劳动力不足和种植收益不高是主因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2013年11月下旬就全国范围棉花种植面积意向展开调查。样本取自15个省(自治区)、89个植棉县(市、团场)、4493个定点植棉信息联系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6597.3万亩,同比减少483.6万亩,降幅6.8%。植棉意向面积较上年度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1)2013年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北等棉区棉花生长发育受到不利天气影响,产量、质量均出现下降,棉企收购较为谨慎,不符合交储标准的籽棉收购价格较低,棉农植棉收益下降,影响种棉积极性。
(2)内地棉区植棉意向降幅明显高于新疆棉区,主要是因为内陆地区棉田相对分散,土地集约化管理水平低,植棉机械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劳动力投入多,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留守劳动力不足,多选择种植省时省力的粮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植棉积极性下降。
(3)棉花种植比较收益与粮食差距大。以河北为例,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棉花亩均种植成本(包括包地、农机耕作、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灌溉、拾花等)866元,亩均收获籽棉165公斤,按平均售棉价格4.20元/斤计算,每亩毛收入1386元,减掉成本后的亩均收益520元。当地一年两季,种植小麦与玉米,其中小麦单产45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1.12元/斤,亩毛收入1008元;玉米单产51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1.10元/斤,亩毛收入1122元,两季粮食种植总成本1000元/亩(小麦成本略高于玉米),亩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较种植棉花收益高50%。
(4)近一段时间,市场普遍传言国家自2014年度取消临时收储,后续支持政策尚未正式出台,棉农心里缺少“定心丸”,不利于植棉面积稳定。当然由于春播工作在2014年3月才陆续展开,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尚不能最终落实。
2013年棉花收储规则比往年严格 升水幅度明显下滑贴水小幅上调
今年我国棉花市场又一次上演了国储棉收购和抛售“同台”的现象,而收储价和抛售价格又俨然成了棉花市场价格的“夹心板”,导致现货棉花价格上下两难。
通过对比2013年度与2012年度的收储预案和收储交易办法可见,2013年棉花收储规则比往年严格。
(1)2013年收储预案公布的时间明显晚于去年,一是因为2013年新国标的实施,因此收储预案中也许更改完善棉花公证检验的要求;二是历时两年的无限量收储,使得我国国库的棉花资源充足,今年持续收储,国家不再单纯地在量上调控。
(2)收储质量要求不再沿用老标准而修改为新国标。
(3)在收储价格方面,因为新国标的实施,没有沿用旧的品级差率和长度差率,2012年的升贴水强度要高于2013年。因此仅从交储的货款来看,对于等级较高的新疆棉来讲,其收益明显弱于上年。
(4)对于收储疆棉运输问题,2012年是国家铁路部统筹安排,而2013年国家则鼓励交储企业利用出疆棉铁路和公路运费补贴政策,将新疆生产加工的棉花自行运输到中储棉总公司指定的内地承储库用于交储,以缓解新疆承储库库容压力。
(5)2013年对交储企业的要求更加细致严格。如:租赁或委托加工关系一经审核并公布后不得更改。2013年还对交储企业的成交数量和进度作了以下规定:交储企业截至某一个交易日的累计成交数量不得超过上一日中国纤维检验局对外公布的该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已公证检验(指产地公证检验)的总量。这条细则彰显了收储政策对加工企业交储行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一来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将临近库点的生产预估数量提前在网上成交;二来还可以防止转圈棉、代加工的皮棉冒充交储。
(6)在交储资金方面,交储企业的保证金从往年的300元/吨提高至500元/吨;付款方式取消了预付货款,采用一次性付款,即企业在交储棉花入库、开票后才能得到全额货款,而非往年皮棉入库、初验后即拿到80%,另20%开票时结清,这为资金短缺的企业延长了资金到位时间。
(7)交储棉花的升贴水标准彻底颠覆。棉花纤维长度以31最高计算的话,按照2012年的标准,最好的棉花是131A,其升水2810元/吨;最差的棉花是427C2,其贴水是-1116元/吨。按照2013年的标准,最好的棉花是1131AS1P1U1N,其升水1600元/吨;最差的棉花是2227C2S4P2U4L,其贴水是-1200元/吨。
可见,2013年的棉花收储规则要求明显严于往年,相关条款更加细化。从升贴水的角度看,升水幅度明显下滑,而贴水却小幅上调。对交储企业来讲,利润空间被压缩。这也是今年收储前期,每日实际成交量明显低于往年的主因所在。
我国棉花供给量缺口204.1万吨 市场高等级棉稀缺已是既定事实
国家收储政策的实施改变了棉花的供需格局,使得棉花供给紧缺,尤其是高等级棉花,从而给棉价以支撑,保护了棉农的利益。这点从数据方面很好说明,截至12月30日,2013年我国棉花收储量累计达478.5万吨,抛储量为24.7万吨,那么我国市场棉花供给将缺204.1万吨(产量696.7万吨+进口量336.8万吨-消费量783.8万吨-收储量478.5万吨+抛储量24.7万吨)。目前市场仍在持续收储、抛储,204.1万吨的供给短缺是一个动态变动的数据。但是目前因为国家收储造就的棉花供给紧缺,尤其是高等级棉稀缺已是既定事实。
2013年国家实施两次储备棉抛售 缓解紧缺格局使得棉价易跌难涨
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2013年国家实施了两次储备棉抛售调控。国家棉花抛储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市场棉花的供给量,缓解了因国家收储造就的紧缺格局,使得棉价易跌难涨。
第一次是自2013年1月14日至2013年7月31日,出库销售的储备棉竞卖底价为19000元/吨(标准级),其他等级棉花按照品级差率3%、长度差率1%进行测算。截至2013年7月31日,累计上市总量1505.52万吨,累计成交总量371.6万吨,总成交比例24.68%,其中进口棉累计成交95.56万吨。可见纺织企业的采购热情一般,基本是随用随买。
第二次是自2013年11月28日至2014年8月31日抛售储备棉。此次出库销售的已根据原GB1103-2007国家标准检验的2011年度储备棉,其328B标准级竞卖底价为18000元/吨,其他等级按品级3%、长度1%的差率计算确定起报价。按照GB1103.1-2012棉花锯齿加工细绒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销售的储备棉,3128B标准级竞卖底价为18000元/吨,其他级别和差价按照中国棉花协会公布的《锯齿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中有关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级和马克隆值差价计算确定起报价。截至2013年12月30日,储备棉投放累计上市总量515819.9346吨,累计成交总量247497.1403吨,成交比例47.98%。其中,国产棉累计上市453663.5886吨,累计成交186077.2983吨,成交比例41.02%;进口棉累计上市62156.346吨,累计成交61419.842吨,成交比例98.82%。可见进口棉备受青睐,而国产棉的整体质量偏差以及公重结算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进口棉因质量好于国产棉,成交较为积极,但投放数量不多,加价较高也令企业颇为头疼。多数企业希望能尽快增加新疆库点储备棉的轮出,这也是目前参与竞拍企业较少的原因之一。
进口棉的成本最高增加331元/吨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和宏观调控需要,2014年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施滑准税,并适当调整税率,以保证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据从国家相关部门了解,与2013年相比,进口棉滑准税计算公式主要变化如下:起征点由14元/公斤调整到15元/公斤,当进口棉价格大于或等于15元/公斤时,滑准税仍按0.57元/公斤计算。当进口棉价格小于15元/公斤时,滑准税计算公式为:9.337÷进口棉折人民币价格+2.77%×进口棉折人民币价格-1(滑准税上限为40%)。
进口棉成本差价(2014标准-2013年标准)走势(汇率按照2013年12月进出口货物关税汇率1美元=6.1305元人民币计算)
简单从滑准税公式的变化来看,2014年我国外棉的进口成本是上调的。详细对比成本上调的幅度可见,在进口棉价格低于55美分/磅或是大于111美分/磅时,进口棉的成本没有发生变化;而在55~110美分/磅区间内,进口棉成本呈现出“倒U”的成本递增走势,当进口棉价格在59美分/磅时,2014年的进口棉成本与现行标准相比增加的幅度最大,为429元/吨。按照目前进口棉83~115美分/磅的运行区间来看,2014年按照滑准税进口棉的成本最高增加331元/吨。
短期内滑准税调整对郑棉影响有限 2014年增发滑准税配额或大幅减少
2014年进口棉滑准税的增加,明显增加了进口棉的成本,势必减少我国外棉的采购积极性。这样来看,对外盘美棉的期价是利空因素。相对应的,进口棉成本的增加,减少了外棉进口供给对国内棉花的冲击,属于利多因素。
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即收抛储政策同台运行,且2013年的棉花进口配额基本用完(2013年总配额283.4万吨,截至10月底棉花进口336.8万吨)。在这样的情况下,短期内滑准税的调整对我国棉价的影响力度或被弱化。
对于2014年的棉花配额发放,现在还未公布,但是考虑到国内棉花投放的工作要持续到2014年的8月31日,因此预计2014年增发的滑准税配额将大幅减少。届时,纺织企业是否会考虑全额税进口,就要看那时国内的棉价变化情况,若明显高于40%滑准税的进口棉价,预计税率的提高还是难以阻挡纺织企业的采购步伐。
再换个角度,滑准税率调高,对内外棉是一反一正的影响作用,那么对目前高企的内外棉价差而言,又是进一步拉大。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在目前的供需格局下,内外棉价差还将持续高位。大胆地考虑国家或会低价采购外棉,再以18000元/吨的价格投放在国内市场,进而会缩减内外棉高企的价差。
新疆作为棉花直补试点水到渠成 行政调控方式开始走向市场调控
从近期相关部门的表态来看,2014年以新疆作为棉花“直补”试点已是水到渠成;而2013年10~12月财政部、发改委等直管部门已对新疆棉区从种植面积、棉农收益比较以及农民种植意向等做了周密调研。据了解,2014年中国政府为保护棉农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在参考粮食直补和美国“补贴”方式后或将采取直补和设定最低收购价(须加上直补部分)“双保险”来进行。直补政策在稳定农民收入的同时,可降低棉纺企业原料成本,减轻国内外棉花价差长期“倒挂”导致的进口冲击压力,保持抛储平抑市场价格的能力。棉花直补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棉花市场将从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的调控方式开始走向市场调控。
2014年美棉期价或维持弱势 运行区间延续75~90美分/磅
2013年ICE 期棉价格大部分时间维持在80~90美分/磅的箱体内运行。目前期价重心有所下移,但是价格触底反弹后又回归了前期的箱体区间。2014年全球棉花供给延续过剩格局,高库存压制、中国抛储的实施、进口滑转税的调高,以及预计进口配额减少,限制美国的出口量,以此预计2014年美棉或仍将延续弱势,运行区间可能延续75~90美分/磅。
2014年郑棉市场演绎价值回归 18000元/吨抛储价为运行底部
2013年下半年开始,郑棉展开下跌趋势,目前期价仍处于下跌通道。结合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因素分析,预计18000元/吨的抛储价格为第一支撑位,若有突破,价格或将回归2010年以前的17000元/吨处寻求支撑。
2014年国内郑棉市场在缺乏收储政策支撑下,必将演绎一波“价值回归”的行情,内外盘4000~5000元/吨的高企差价亦将吸引套利资金入场助推此行情的精彩演绎。因此预计2014年在高额库存的压制下,国内棉价运行重心或将下移,而18000元/吨的抛储价格或成为市场价格运行的底部,即国内棉价在18000~19500元/吨区间内变动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