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服装设计师品牌如雨后春笋般“闪耀”在每年两季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2008~2010年度,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夏、秋冬系列的设计师品牌发布秀场不减反增,时尚的力量在经济的寒冬中傲然挺立。我们可以很大胆地说,看中国的自主品牌,看中国的高级定制,看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时尚大片!
独立设计师品牌,通常都蕴含有着设计师在任何历史和社会的变更中都合理而独立地存在的文化和精神上的思考,它们通常保持着统一的风格,有着标签式的设计,但是却不会迂腐到没有任何流行元素。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它们有着适合各种人群的价格和风格。你可以找到两三百的,也可以找到几千上万的,你可以找到富有古典韵味的,也可以找到利落剪裁的。而且它们永远是限量版,独立性决定着它们的强针对性,总是一些理解并认同品牌的人在忠实支持。忠实支持的顾客通常都相当认真,独立设计师品牌时装店通常都会多一些意见征询,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独立设计师品牌很容易就成为忠实顾客的定制品牌。
看似风光的背后并非晴空万里,服装设计师品牌在商业化与个性化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冲突与困境。如何在目前的国内形势下,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如何在风格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规模与利润之间实现双赢?都是服装设计师品牌创业者孜孜探寻的问题。
本期分别采访了三位独立设计师,通过他们的经历来谈谈独立设计师现状、工作室风格、市场困境。
《为自信而设计》留学归来设计师SIMON WANG
生长于内蒙古的,SIMON WANG,于1999-2002年在伦敦留学并获学位,2000/07:获得SMIRNOFF国际时装大赛的英国总决赛总冠军。2002/06/05的伦敦时装毕业生时装节上,推出了其个人品牌,同时被欧洲最大的时装顾问管理公司INDESIGN 高级设计猎头服务公司,SMITH & PYE 时装顾问公司签约。2003年作为伦敦新锐设计师,于10月15在伦敦的五星级Carlton Hotel举行的由伦敦市政赞助的London Fashion Forum时装发布会上,推出了2004春夏时装发布会,并于2004年,先后两次作为中国第一位时装设计师参加伦敦时装周,取得成功。2008年创立品牌工作室SIMON WANG 以来,先后同全球著名时装公司TOP SHOP,全球第二大时装零售网站合作,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个人品牌系列作品;身兼数职的SIMON WANG还是国际时装周的上焦点人物。
《因为执着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完美》中国风婚纱礼服设计师 王云
2000大学毕业进入著名的名瑞婚纱礼服设计公司,担任服装设计师;2002年参加比赛来到了上海,然后给自己一个目标是每三个月跳一家服装公司,誓要把所有的服装公司操作流程都了解清楚后自己创业;05年寻香礼服设计工作室誔生,经过5年的阳光彩虹,在上海已经很有名气。
《坚持做自己》复古风设计师 翟鹏
14岁开始专业学习绘画,04年左右曾在杭州做个性T恤,自己设计图案,和店铺合作售卖;05年曾在杭州画装饰壁画;07年创立《老翟工作室》,如今他仍是特立独行的个性设计师,执着地钻研着服装设计。
独立设计师在行业及消费者不理解的尴尬处境:
目前的市场是让让本土设计师品牌没有运作模式可参照,他们尚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积累关于设计和商业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设计师往往很难在设计师和经营之间寻求到平衡。消费市场正日渐成熟,国外的大众品牌也不期而遇地涌入国内市场,使原本饱和的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们精明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叫价 “设计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而设计师品牌在目前在行业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
SIMON WANG:意味深长地表述道:“中国独立设计师在中国目前的处境非常尴尬:对于消费者来说,宁肯花大钱去高档商场买个所谓的品牌,因为他们认为那才值得,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拥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国内消费者,也并不认为独立设计师的作品是品牌,跟不用谈到对设计理念的理解,推崇和尊重,而很多设计师也都感到不能体现其设计价值所在。对于一些服装企业来说,也觉得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灵感应该“嘣” 一下就能设计出来,却不知道设计的过程和所消耗的时间。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老板来说,也看不懂设计的连贯性和整个操作过程的重要性,一味的认为设计就是在杂志上,网络上下载些图片,拼凑起来,就能做出一个系列来。这就造成了国内很多服装企业在盲目的追求名和利的同时,整个服装产业都有急功近利的问题。企业的盲从性就造就了品牌的短命,而不是按照百年品牌经营的思路来运营,更没有想过要和一个独立设计师来合作,共同努力来把品牌做的更长久,因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也许长久的经营策略。现今流行的快餐文化造就了我们的企业不会这么想,商场也不配合,消费者更不一定会这么想”。
翟鹏认为:“现在中国的整体大环境都不好,投资人心态不好,都希望赚快钱,对独立设计师的投资认为是风投。消费群对于设计师也不认同,没有认清设计的涵义所在,所以不愿意是购买独立设计师的作品。而独立设计师必须以生存为基础,这样就会走商业化的操作模式。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的设计师做工作室都太早了,站在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做工作室很辛苦且很多以失败而告终。我觉得我自己做的也不成功,我没有达到自己的一个目标让自己更自如,在时间和经济,专业和操作方面”。
设计师品牌与应该觉醒的百货业
现在很多独立设计师认为自己是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市场细分,而实际上工作室的本质仍是延续着计划经济的思想,所以说,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百货公司而言,如果能真正对市场所需商品细分清楚,是很有意的。在必需品的消费中,价格往往是首要决定因素,但对于奢侈品的消费,价格的差异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商品的品质。商场一贯的“崇洋媚外”心态让中国的设计师品牌要经历艰难的起步,它们很难进入市场上的主流销售渠道,实际上一些在国外注册,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品牌占据了商场好的位置,甚至商场有时会暗示企业管理者,你在国外注册一个商标我就会让你进来,“老老实实”做自己风格的设计师品牌的企业反而遭遇了商场的冷眼。
SIMON WANG表示:“消费市场不畅通是设计师品牌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一个瓶颈,整个上海以致中国的都是消费者多而百货业太少,相比较国外的白热化竞争,中国百货业的压力少了很多。百货业可以高枕无忧地做他的二房东而不需要去考虑市场销售以及做自己的特色、风格等,他只需要按月收到租金,按年拿到提点,就能生活的很好。只要商场店铺租出去了就有利润可言,无论收多收少都是赚的点。而谈到对独立设计师的支持,百货业就觉得没有必要去做些风投,毕竟现在中国的市场还没有发展到白热化的状态。站在百货业的角度,就目前的市场来说确实也没有必要”。
目前上海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设计师本人的社会资源与经营资源的整合,将更多的可控关系进行调整,利用不同的经营形式达成设计师品牌的终端实现。因此,中国的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的探索领域。百货业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打造定位明确的百货连锁企业,可以单独开辟一块空间用以经营设计师品牌。面临处处皆是一样形象的百货业,应该更多地考虑给中国一些优秀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国内的原创设计一个很好的空间,提供这种便利。百货公司要做大做强本无可厚非,但不考虑综合因素,不找找消费者的需求,盲目地“崇洋媚外”盲目地让利促销肯定是不可行的。在服饰业普遍"微利"甚至"零利润"的情况下,其自身也不会有多大发展。那就应该是时侯考虑让独立设计师品牌进驻百货或商场,毕竟在本土的独立设计师最了解消费者的口味,让消费者找到合适的个性的定制服装那才是争客流的主旨。上海乃至中国也更需要更有前瞻性的经营实体,对于设计师品牌的销售渠道,谁切入得早,谁将更有希望成为最大的受益体。
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定位及赢得市场的核心
设计师品牌的受众群定位,对于设计师而言,也就是做一个大众品牌还是做一个小众品牌的概念。设计师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是一个小众品牌,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直会和大众品牌并行存在,小众品牌的特点就是小而精致。但是,这样的设计师品牌一定要有非常忠诚的客户做支撑。 小众品牌一定是产品导向的,它与大众品牌的相同点在于:设计师要非常懂得你不是为自己的喜好而设计,而是为产品的内涵而设计。不然,设计师哪怕有再高的才华,也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设计师品牌的职业生涯。
SIMON:留学的经历对我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早期ALEXANDER MCQUENN,到后面的MIUCCIA PRADA创作的作品,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运动加混搭,既时髦又有个性。同时吸引我的还有意大利设计师ALBERTA FERRETTI,其女性化设计,直到今天都一直影响着我,使我更加试图了解女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在商业考量上,比较倾向于一些美国设计师 DEREK LAM, PHILLIP LIM, 运动加时尚,自信而不特立独行,在经济危机笼罩全球的时刻, PHILLIP LIM的讨巧设计在商业上非常成功,引发我的深思。在设计创作上,我关注英国设计组合PREEN的早期作品,那些面料的混合运用,裁剪的复杂交错,都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对于比利时设计师ANN DEMEULEMEESTER,我一直保持敬仰之情,坚持个人风格才使这个品牌一直不倒。
定位:主要是以熟女装为主,年龄在30—35岁。价格是平民价,600——3000元,风格有点小性感,以澳大利亚著名的女星CATE BLANCHETT为设计灵魂,要求消费者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但她的气质一定是最好的,能够有足够的气场来表达出服装的个性来。
我的宗旨:服装设计是服务行业的一部分。而高级定制一直以来都是一对一的服务过程。我会和顾客交朋友,教她们如何去搭配自己的衣橱,如何穿出自己的品味,这样我们之间就建立了一个很私人化的关系。衣服设计出来本身就是给人穿的,若设计的一件成衣被博物馆收藏了,那是设计师最大的耻辱,服装设计永远不要偏离了人的载体。
王云:我主要是做中国风的婚礼服的高级定制。有自己独立的工厂和团队。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个充满鲜花的职业,因为每天来的是要结婚的人,会为每对新人及全家设计定制结婚当天所有服装。礼服的价格定位是:680元——6800元之间,寻香的理念就是让寻香成为你一辈子的朋友,在寻香做定制的客户享有终身服务的承诺。通常我们回头客都是以口碑相传而来的朋友,虽然现在上海很有名,但我希望寻香能够走出上海,幅射全国,目前我们有员工专门负责全国代理恰谈方面的事务。
设计师品牌不是单一产品线的强大,而是将文化主张、生活态度、审美情趣融入产品的能力。通过理念倡导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作品来带给别人一种新的尝试。随着消费者日趋成熟,市场细分也更加明显,设计师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中的商业成功者会成为这个行业中重要的时尚引导者。小众与大众会细分在不同的消费区域,也会分别呈现不同的消费形式,无论是定制还是批量,定位精准和专业化都是生存的前提。
设计师品牌需要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投资人
设计师品牌需要大的合作机构,也期望能接触到大型投资机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模式。对投资机构的实力是考察的方面,重要的是设计师应该看对方是否具有推出一个设计师品牌的决心、耐心、高素质的运营团队、国际化的设计流程、体系化的推广方略和高超的品牌运作手段。这就定位他不仅仅是个投资人还是个合作伙伴。
设计师品牌在管理上积累薄弱,在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成本控制、新产品管理、数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介入,而这些方面,已经是当下成就一个优质设计师品牌必备的因素。以成本控制为例,除了严控生产流程和物流环节来降低成本之外,想要创新就少不了在款式、用料上实验性的大胆尝试,这部分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如何将其限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并非小事。
SIMON WANG:“作为一个设计师品牌,创业之初出现种种的障碍都是很正常的,国外再大牌的设计师品牌也都经历过从个人到团队默契磨合的漫长过程。国内的设计师品牌与国际上的设计师品牌在企业架构上是没有落差的,他们在流程上、岗位部门上等都没有区别,都需要一个内外互补的团队,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团队的成熟程度。 但和国外不同的是,企业对于设计师品牌不认可,正如我06年回国后的经历,我所推崇的原创设计和国际标准化的一套理念不被企业和大环境所接受,站在企业角度,所谓原创就是形而上学的一套理念,他们的不理解就会让我不停的找自身原因和自我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坚持特色,寻求和市场的结合点,我认为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看,国内设计师品牌的品牌多样性是一个趋势,中国设计师品牌必然是众多品牌中一支强劲队伍,但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也许还有几年时间,也许更长”。
王云:“我没有框架感,没有财务概念,我的本质注定我也许不可能成为一个商人,最终只能是一个设计师,不是我不需要资金,而是我自己还能支撑,我想先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规范。对我而言,找一个好的投资者很难。因为有意向的投资者要的是规模,这样的理念和我并不一致。我追求一种精神自由,财务自由,把寻香当一辈子的事业来用心经营。可能我需要一支可以跟我互补的团队。从资金运作到物流配送,再到市场推广全方面地配合我,可以让我更专心的去做设计,而不用为琐碎的企业管理操心。就像我很多的朋友一样在我困难的时侯来帮我,有些问题发生后及时得到扭转或遏制。我需要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投资人,目前品牌的目标是招全国的代理商,让寻香品牌以及高级定制的服务理念走向全国”。
编者小语:知难而上,坚持做自己品牌的设计师体会了很多的艰辛。这些设计师的身上往往都有着一股“倔劲”,或者说自信,他们希望证明,我的作品并不比国际品牌差。他们是行走在国际时尚舞台的弄潮儿,所以坚持做自己的品牌,也是看到未来的市场空间。“毕竟中国最大的消费群的需求还是会由国内品牌来满足,消费者、中端销售以及企业投资人也许都没有成熟,长期来看,本土的设计师品牌终将成熟成为潮流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