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人民币(6.1502, -0.0044, -0.07%)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同时美联储退出QE,美元持续走强。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率”舞动利好改革开放和经济运行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同时美联储退出QE,美元持续走强。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境内居民和企业结汇意愿下降、售汇意愿上升,跨境资本流出规模有加大的迹象,从而导致外汇占款从3月份开始增速持续较低,新增绝对额不大。
年底预计这些影响因素难以出现明显变化,外汇占款增长放缓的总体趋势将继续。但同时也要看到,近期我国经常项下顺差保持高位,沪港通实施和股市阶段性走强对境外资金流入具有吸引力,这都有利于外汇占款增长。综合以上分析,年底预计外汇占款余额将延续增速放缓的态势,余额可能会小幅增加。
“热钱”一般指的是受逐利动机驱使的短期国际投机资本。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在一定阶段内有一定数额的“热钱”进出是难以避免的。但在较为积极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政策条件下,我国的总体状况可控。下半年,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增长放缓,投资收益相对不高,
估计会有一部分短期资本流出我国。但从利率、汇率、股价、房价等未出现短时剧烈变化来看,加之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估计短期资本流出规模有限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应该不会对国内经济形成较大冲击。
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升值和贬值交替出现将会是常态。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放缓,加上房地产下行对投资和消费的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市场预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以往那种持续长时间的单边升值预期已成“明日黄花”,难以再现。
受可能进一步降息预期和美联储可能加息的影响,加之贬值有利于出口和稳增长,市场上有人认为人民币将进入贬值通道,似并不奇怪。我们认为,短期看人民币有一定贬值压力。
但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较为稳定;贸易顺差仍会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比很大;在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的情况下,大幅降息的空间十分有限;持续贬值还可能引发资本较大规模地流出,而人民币汇率也已日益接近其合理均衡水平,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呈现阶段性升贬值交替出现的双向波动格局,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运行态势来看,今年以来FDI确实出现了同比增速放缓的现象,但总体仍属稳定,近两月FDI仍在80-90亿美元的平稳水平。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有所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近两年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保持在16-17%的较高水平,今年我国会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
但尽管如此,与国内庞大的金融存量比较,适度加快的有限对外投资增量难以形成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压力。当前企业资金紧缺是经济下行期企业盈利下降、风险暴露增加导致银行风险偏好下降、非银行融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民币升贬值交替出现、双向波动的格局,一方面有助于减缓降低“热钱”大规模进出套利,减小跨境资金频繁进出对国内金融体系的不利影响。因为之前的单边升值难以再现,不确定性加大。汇率机制可以成为调节资本流动的有效手段。
但另一方面,这种汇率的双向波动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企业需要培养汇率风险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这种运行格局也有利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为只有在市场预期有分化、升贬值交替出现的情况下,扩大汇率波幅才不会导致过度升值和贬值的情况出现。
受降息后境内外利差收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美元总体走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短期内人民币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但出口保持稳定增长、股市转好吸引资本流入也会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支撑。
从中长期看,鉴于中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增速大幅放缓的可能性不大,国际收支顺差格局仍将保持一定时期,中外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利差,人民币趋势性的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而从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看,人民币也不宜持续大幅贬值。
利率和汇率是相互影响的,贬值预期会反过来进一步加大资本流出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国内流动性吃紧,不利于境内缓解企业融资成本压力。而当局会通过各种手段加大资金投放来加以应对,引导市场利率保持平稳,因此贬值预期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有限。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存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和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QE退出的初期,我国可能会在一定阶段面临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压力,我国基准利率的向下调整似应谨慎。
降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融资成本压力,而非货币政策全面转向,仍属预调微调的范围。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小幅下降,但预计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此次降息贷款利率降幅相对较大,降息带来的按揭贷款利率下降有利于稳定明年的房地产市场;降息也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压力,进而对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有一定作用。
考虑到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接近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种短期内频繁降息、走所谓下降通道的操作不大可能出现。但若PPI继续负增长、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未见明显缓解,不排除2015年初仍有小幅降息的可能。
近期市场传闻存贷比口径调整,有可能将部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这会导致商业银行补缴准备金;而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需要银行缴纳保费,因而不排除为适应上述制度变革、缓解银行压力,适度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
但鉴于央行[微博]目前向市场投放资金的工具如SLF、MLF和PSL等较多,且较之调整准备金率更为灵活和有针对性;同时我国的杠杆率总体偏高,明年准备金率也不大可能大幅下调。即使近期准备金率作小幅下调,也属于适应性的调整,并非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标志;但此举客观上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