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2014年,由于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纺机产品销量普遍下滑,大多数纺机企业家感受到的都是“艰难”。随着2015年的到来,纺机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与发展环境有什么新的变化?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重点又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做了解答。
在王树田看来,2014年中国纺机行业的发展有忧更有喜。行业和企业在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令人欣喜,也给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信心。与此同时,他把严峻的市场考验比喻为对企业和行业的一次“大体检”,体检之后,行业、企业对于问题所在自然是一目了然,如何对症下药,迎来更健康的发展才是未来努力的重点。
调整创新成就可喜
《中国纺织报》记者: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许多纺机企业家都认为“过得很累”。请您总结一下,2014年中国纺机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树田:总结2014年,中国纺机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有喜有忧。
行业和企业在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是令人欣喜的。首先是新产品增多了,专家评价更高了。在2014年通过鉴定的纺机项目中,有好几项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过去行业内比较薄弱的化纤设备和非织造布设备领域出现了跨越式的进步,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些领域,新机型的及时推出对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和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公司共同承担的“高效节能聚酯纺粘针刺防水卷材胎基布成套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被评定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性能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此外,国内第一台涡流纺纱机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这代表了国产涡流纺纱机的真正成型。
其次是出口取得了佳绩。2014年纺机产品的出口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说明中国的纺机产品在国际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在全球纺机市场的地位在提高。在加入WTO以前,我们的年出口额最高只达到1.99亿美元,到2000年突破2亿美元;而目前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份,中国纺机产品的出口额已突破28亿美元,全年估计可突破30亿美元大关。出口产品中不仅有棉纺设备,而且织造、针织、印染类机械的出口也都在增长。此外,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从过去的不到10%提升到接近15%,这些都反映出中国的纺机行业正在逐步转向外向型经营模式。
再次是国内有一批纺机企业在逆境中通过全球化市场布局快速成长,其在行业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我们的企业已经不限于一般化的市场运作,大手笔的国际并购也屡屡引发全球纺机业的震动。还有许多企业与著名的外企进行联营,而这些合作之所以能达成,原因就在于我国纺机企业自身的成长和素质的大幅提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纺机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棉纺设备产量占纺机行业的40%,现在占比不足20%。这并不是说纺纱设备本身的总量减少了,而是其他分行业在快速增长。比如针织机械和非织造布设备的快速增长。2014年,在市场相对低迷时期,纺机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动化、网络化和连续化程度提高,更加强调在减少用工方面的效果。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以下简称纺机展)展示出了中国纺机行业的实力和水平。2014年纺机展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国外展商比例超过20%,展会的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参展面积和国际观众人数也大幅提高,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商都对观众质量和协会服务表示满意。另外,此次展会上来自国内的参展商和他们的产品给全球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国产纺机产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此次展会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大痼疾困扰行业发展
《中国纺织报》记者:2015年,纺机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与发展环境如何?您认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点应是什么?
王树田:市场形势不好,对企业和行业来说就像一次大体检,先要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近两年,原料市场对整个纺织行业影响巨大,纺机市场也因此处于相对低迷。但严峻的市场形势也给行业带来了调整和重新洗牌的机会。另外,随着2015年国企改革的深入,可能会让一些企业焕发出更多活力。
中国纺机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产业集中度比较低。近几年来,产业集中度问题有所改善,但从根本上来说仍是行业的一大痼疾,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市场竞争和成熟的资本市场运作。然而,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太成熟,企业间的信任度也不够,总有一些“搅局者”给其他企业的研发进程带来阻碍……这些都是行业在进一步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是我国纺机行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其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目前,国内企业与国外一流企业相比,创新能力差距仍较明显。据了解,如史陶比尔、必佳乐等知名外企,大都非常重视企业的科研投入,这些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大都会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10%。反观国内,企业都在进行价格战,低价竞争让企业利润都很微薄,根本拿不出钱来进行研发。另外,行业竞争也很不规范,一些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使得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比较谨慎,主机厂的研发投入比例不高,器材厂的研发投入就更少了,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问题。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但现在我们工人的素质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相关企业的测算数据显示,一个德国工人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国内工人3~4人。另外,国内企业相互“挖人”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我们希望未来行业中能够建立起相应的行规,同时大家都要自觉遵守。
“十三五”重点提高可靠性
《中国纺织报》记者: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我国纺机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树田:目前,中国纺机协会正着手做行业“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我们认为,我国纺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依然是发展的重点。
过去,行业中一味追求“高大上”,而现在,企业首先应该追求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行业更高、更前沿的目标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去做。台湾地区的纺机产品为什么始终排在内地进口的前5名?原因就在于它们产品的可靠性高,纺织企业用得放心,价格还不贵。所以,企业不要盲目追求高端,而要着力于解决痼疾,提高国产纺机的整体水平,让用户用得放心。
提升自动化水平也是行业“十三五”的重点工作之一。行业应扎实做好自动化,通过提升纺机的自动化水平来提升整个纺织工业的竞争力。在未来5年,纺机自动化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同时,这对专件器材的要求也将更高。
此外,节能环保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无论纺织产业还是纺机行业,目前在环保的部分仍多处于被动状态。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而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纺机行业就更应该将设备的节能、环保性放在未来发展的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