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产业链上最尴尬的一个存在就是“千万吨的国储棉”,且先不论每年的管理成本、质量损失,单单就这个庞大数字的存在就是一颗不知何时会以何种方式引爆的炸弹,影响着棉花价格的走势以及棉纺企业的用棉策略。
国储棉何去何从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是一道难解的题。然而从今年储备棉轮出政策的制定以及具体的竞拍情况来看,一切似乎都有了“转机”。
从“稳、准、狠”到“开门红”
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国储棉轮换的公告,今年发布的储备棉轮出政策被大多数人评论为“稳、准、狠”。主要理由是今年制定的政策无论是从轮出数量还是价格计算都准确的拿捏到了企业对国储棉的具体顾虑,政策更细化,市场化程度更高。尤其是在质量方面提出了“此次轮出的储备棉将对质量、重量全面复验,质量包包检,重量分批检,”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纺企对于储备棉质量情况的担忧。与此同时,今年明确指出将优先安排进口棉的轮出。也就是说,纺织用棉企业可以从国储棉中购买到质量较好的高等级棉花。
质量问题可以说是纺企竞拍国储棉的最大顾虑,今年的政策特别在质量问题上下了功夫,提振了整个行业的信心。有分析人士指出:抛储初期以进口棉为主,由于进口棉品质较高,和今年现货市场的主流棉花并不直接构成竞争关系,也不会打压市场。如果进口棉抛售的时间维持一个月,则意味着今年的新花又多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竞争对手,这也有利于新花去库存。
5月3日,第一轮国储棉抛售正式启动。根据《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2016年第9号)内对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计算公式,当周(5月3日~5月6日一周)轮出销售底价为12021元/吨(标准级价格),每日上市实际批次储备棉的销售底价,以标准级销售底价为依据,按棉花公证检验结果的有关质量差价表计算确定。
5月3日当天计划销售储备棉30378.4528吨,其中国产棉8265.7662吨,进口棉22112.6866吨,符合之前政策所说的有限安排进口棉轮出的说法。之前市场对于本年度的国储棉轮出非常期待,从前几日的成交情况来看,甚至有点超预期。
储备棉轮出首日出库实际成交30136.88吨,成交率高达99.32%。其中国产棉成交8060.48吨,进口棉成交22076.39吨。最高成交价13820元/吨,最低成交价9730元/吨。平均长度28.3,成交平均价格11959元/吨,折3128价格12904元/吨(公定重量)。
拍储第二天,储备棉轮出出库销售资源30393.76吨,实际成交30266.35吨,成交率达到99.58%,成交均价12387元/吨。当日最高价13230元/吨(进口棉),最低价10410元/吨(国产棉)。
据相关企业称,进口棉竞拍成交火爆,未见流拍,澳棉、美棉因相关指标较高受追捧。竞拍第一日一捆澳棉最高加价2740元/吨成交,成为该日花魁。国产棉虽有部分流拍,但整体竞拍仍超出预期,竞拍第一日最高一捆加价幅度也达到1960元/吨。
能否维继 待检验
应该说本轮储备棉抛售的“开门红”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竞拍,纺织企业高度关注并参与,成交比例高,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比较大”。
“5月份,棉花现货市场资源已经相对较少,尤其是进口棉数量有限,纺织企业棉花库存都偏低,大多数企业都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虽然大家心里清楚一开始都是在互相抬价,但都势在必得,因为毕竟是需求刺激。”该人士表示。
还有一种原因是前面轮出的进口棉较多,纺企们都想尽早取得更多的进口棉,因此竞拍的热度也比较高。
如上文所说,此次储备棉竞拍对于质量问题非常重视,全部重新检验,甚至出库检验重量也在重新检验范围之内,这让纺织企业担忧的亏重问题得到解决,质量、重量可信度提高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自然较之前年份更高了。
除此之外,本次竞拍在资格上没有大的限制,允许一切手续齐全的企业参与竞拍,包括贸易商,因此许多有实力的贸易商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竞拍企业的数量。还有人称,今年竞拍棉花打捆吨位比较合理,有大有小,按一批打捆的比较多,企业竞拍无没有资金压力,可买大也可买小,根据自己资金情况而定,因此部分资金比较薄弱的小型纺织企业也能参与竞拍。
截止记者截稿前,储备棉抛售的情况都非常热烈,但是这种热度能否持续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徐文英表示:“如果价格和质量不能和市场接轨,那么没有人买单也很正常,最终还是要看是否符合纺织企业的需求。”
有分析人士指出前几日抛售的高价进口棉长度基本在29mm以上,而这种棉花在市场是稀缺资源,价格再高都可以理解。然而国储棉中美棉中长度达到29mm甚至28.5mm以上的数量并不多,对于普遍生产中高档产品的纺织企业来说都希望能够拍到长度高的棉花,因此在澳棉、高长度的美棉迅速成交后,剩余的外棉还有多少吸引力,这个值得观察。
而且,2012、2013年度收储的新疆棉复检长度在29mm及以上的批次非常少,如果成交价拍高至12500~12700元/吨(公定重量),相对于现货就没有了优势,后期成交情况或许会不乐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和会会长徐文英表示:“储备棉在中国存在多年,数量一致是一百多吨,定位本就应该是,在作为战略物资储备的同时进行市场的平衡。”而目前庞大数量的国储棉唯一的消耗方式就是拍储,今年的轮出政策的叫好是否是无路可走的国储棉的一次绝地逢生,恐怕确实需要再往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