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杂志公众号9月28日消息(记者 丁丁 报道):下半年以来,我国服装消费持续回暖,2016年8月份,全国居民衣着类CPI环比下降0.10%,同比上涨1.30%;居民服装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2%;居民衣着加工服务费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1%;居民鞋类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2%。2016年1-8月份全国居民衣着类CPI累计同比上涨1.5%;居民服装CPI累计同比上涨1.5%;居民衣着加工服务费CPI累计同比上涨3.8%;居民鞋类CPI累计同比上涨1.5%。
业内人士认为,各类纺织服装CPI中,只有居民衣着加工服务费CPI环比增长最多,表明纺织服装消费由产品消费走向服务消费。
从终端情况来看,7月份,全国百家零售企业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2%,全国50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6%。
而结合到上半年沪深两市纺织服装板块,国联证券分析师朱乐婷谈到,纺织服装板块约69家上市公司年报,剔除了主营已经转型的个股。2016年中报纺织服装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57.47亿元,同比增速为6.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8.34亿元,同比下滑3.04%,整体行业继续承压。盈利能力方面,整体毛利率水平达到30.37%,比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但ROE和净利率水平都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期间费用率的上涨带动,期间费用率整体提升了1.45个百分点。
朱乐婷介绍,就品类而言,休闲服饰及电商类表现较为稳定,男装业务增速有所回落,终端门店增长出现一定乏力。家纺及户外类在营收端都实现了正增长,但由于成本压力凸显,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女装鞋帽类仍在不断的寻求突破,品牌多元化路线以及下游IP业务的衍生等都是突围的方向。纺服板块中报业绩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天气影响叠加贸易商参与本轮抛储的影响,棉花价格从5月份开始一路上涨,上游制造加工类的龙头企业享受到了库存价差以及订单的集聚效应,业绩明显向好,而下游零售终端受到天气因素影响以及本身消费宏观环境的影响,业绩普遍低于预期。
在朱乐婷看来,订单的集聚效应对龙头企业的影响更为深久,因此上游龙头制造类企业的投资机会仍值得关注。而这种结构性行情在内衣产业链的表现更为突出。几大内衣品牌终端零售业绩低迷的同时上游面料端的增长却很强劲。首先,内衣品牌本身销售渠道变化让报表呈现出了两面性,无论是都市丽人还是汇洁股份都是以线下经营为主,受到微商及海淘渠道冲击无可避免,例如7月底在新三板挂牌的腾飞科技其内衣收入的微商渠道贡献占到33%左右;其次,内衣消费升级过程带动了中上游企业的盈利水平,以“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代表的中高端品牌快速在国内开店,超盈国际控股(2111.HK)近一半收入来自维密母公司(LBrands)及CK,其2016半年度综合毛利率提升了2%。可见,内衣产业链盈利能力最佳的一段在目前的面料端。
朱乐婷还谈到,单纯从体育用品的角度来看,AH股中报出现了较大差距,户外用品端A股仍处于去库存的阶段,而港股体育用品类标的已经迎来复苏。国内几大体育用品品牌经历了2011-2014年的去库存期后,2015年订货会开始增长,李宁(2331.HK)今年中报扭亏为盈,
“全民体育”热潮下,体育用品板块的成长性值得看好。需要关注的是,与内衣产业链相似,体育用品本身也存在明显的消费升级,NIKE、阿迪达斯二季度的内地销售都有双位数的成长,因此,体育用品产业链最受益的同样在上游的代工端,裕元集团中期净利同比增长18.28%,其主要客户为Nike、Adidas、Reebok和New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