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如何实现棉花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棉生产并培育国际化优质棉品牌,如何促进棉花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和增产增效,是我国棉花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成立,为解决当前的难题提供了重要平台。正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张西岭所说:“棉花产业联盟的成立,为解决棉花产业‘产需结合’难题打开一扇门。”
棉花产业产需错位严重
当前,我国棉花生产存在异性纤维特别是有害杂物“三丝”污染严重,棉花品质偏低,棉花长度、细度和强度指标的协调性差,高档次或高品质的优质商品棉严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棉花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给使用棉花的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
其实,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是并不缺少棉花,而是缺少符合棉纺织企业产品升级需求的高等级棉。一方面,棉花生产者更注重产量,但另一方面,棉花使用者对棉花内在品质的需求持续提升,这导致了棉花生产与需求的脱节,棉花产业发展的问题重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2011年~2014年,我国进口原棉1508万吨,4年内到港加权价与国内棉花价差平均为5098元/吨,价差最高的年份,2013年价差达到6403元/吨。与此同时,国内储备棉库存达1000多万吨,即便2015年、2016年储备棉的库存在逐步减少,但纺织企业对于进口棉的需求仍然较高。他说道,棉花产业链条长,市场管理、调节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机制性问题,要实现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品迈向中高端和“优进优出”的新目标,亟须技术、产品和机制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棉花经营体制的改革一系列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在国家的主要产棉区——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直补改革试点政策,对于促进棉花产业“调结构、转方式”,形成棉花价格市场机制,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支持棉纺织工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棉花生产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陈萌山指出,当前,我国棉花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棉花品质、栽培技术、机械采收等方面,从过去的数量、产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需要不断成熟的过程。棉花科研管理体制在科技管理上分属农业、科技两个部门,与棉花生产缺乏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自身科研能力有限,外向科技交流合作有局限,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不健全,造成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从而对现代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杨江勇指出,棉花生产与加工的脱节造成质量控制的脱节,生产与流通销售的脱节造成利益价值取向的偏离,生产与棉纺织企业的脱节造成生产技术进步的滞后,从而造成棉产业竞争力整体不强。他说道,我国棉花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时期,因此,棉花产业联盟的成立,显得十分重要。
搭建产需结合新型平台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江苏联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安纺织有限公司等大型涉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和贸易等市场主体和涉棉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行业协会、各级政府等自愿组成的、互助互利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作为棉花产业联盟的牵头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介绍,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将紧紧围绕“棉花纺纱企业需要什么,棉花生产单位就生产什么,科研机构就研制什么”的思路开展工作。联合棉花产业链的优势成员单位,开展以创新、诚信、务实、优质、高效、引领、示范的产业紧密合作,建立棉花科研、生产、检验、轧花加工、流通、纺织、市场的一体化运作机制和利益共同体,攻克现有体制机制相互脱节、相互制约的障碍和瓶颈,以中高端品质、绿色通道、直通车等快捷、便利形式实行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的直接对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生产与需求脱节问题,提高我国棉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棉所副所长张西岭说道:“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将在补国产棉花短板方面发力,探索在棉花生产者与纺织企业之间实行签定订单合同的模式,订单中将规定棉花收购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这样,既解决了棉农盲目生产和卖棉难的问题,又避免了市场上棉花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棉纺织企业需求的风险。”
也就是说,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将我国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贸易等各环节有机结合,促进建立棉花订单生产模式,在大幅提高棉花品质、等级的同时,形成全新棉花产业发展机制,以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整体提升。
打破常规产业合作模式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将建立常态化工作机构,推动棉花科技协同创新,统筹优势资源,搭建联盟检测技术体系及研发共享平台,参照“良好棉花”和“澳棉”生产技术标准,大力推进优质棉新品种区域化布局和订单生产新模式,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生产与需求脱节问题,提高我国棉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说道:“当前,我国产业联盟的运行模式,多停留在收取会员单位会费、会员间定期开会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棉花产业联盟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怎么才能真正地发挥联盟的作用?建立符合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联盟模式,切实发挥联盟对于棉花产业的推动作用,才是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孙中华认为,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把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建设好,激发棉花全产业链发展活力,为推进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培育“试验田”和树立新典范。“联盟建设重点要在一盘棋、一条龙、一体化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好联盟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平台作用、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他说道,“组建产业联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棉花产业链条长,市场管理、调节等环节多,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等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在现有体制下着力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的联盟机制,解决棉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推动联盟高效运转的重要举措。”
孙中华指出,做好上述重点工作,中国农科院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联盟发起单位要发挥牵头作用和做好联盟综合服务工作。各成员单位要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建设,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进行有效对接,合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并及时总结联盟的成功经验模式,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其他联盟组建提供典型示范。
陈萌山说道,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要制定好规划,按照章程和义务范围,制定好近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为开好头、起好步谋篇布局,一步一个脚印,做出特色,做出成效,在服务国民经济和联盟成员方面做出新业绩。团结全体联盟成员,遵照章程和公约,搞好经常性服务,搭建平台,包括优质棉品牌推进服务、棉花咨询决策支持、“一带一路”研究服务、信息服务等,形成合力和凝聚力。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抓好棉花订单企业的落实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棉花生产的高成本应与高品质相对应,这是棉花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选择的方向是准确的,在订单生产、订单销售、优棉优用、优质优价方面摸索出新经验,为高品质棉花产业化实践做出新的贡献,提升联盟的协同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我国棉花品质
按照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目标,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将以中高端品质原棉的市场需求,以订单生产为抓手和切入点,集成联盟优质品种、绿色生产技术、订单种植、订单销售、优棉优用和优质优价;在棉花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程质量控制、协商议价和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机制、模式创新,力争用几年时间打造成高品质原棉种植面积1000万亩~1500万亩,年产高品质原棉150万吨;在补短板方面发挥科技的能动力、创新力,调整棉花科研、生产、收购、加工等各环节的工作思路,打破行业界限,加强交流、沟通和融合,为纺织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有效供给,即供给跟着需求走,建立联盟内部控制标准,全面提升遗传品质指标、生产品质指标、加工品质指标、质量检验指标,探索纤维品质指标与纱线相一致的指标,探索协商议价机制、产供销一体化的协商模式。
河南永安纺织公司是此次联盟成立的发起人之一。永安纺织公司董事长张全法介绍,此前,在联盟发起之初,中棉所与几家棉纺织企业合作,已经在棉花示范基地种出完全能够与澳棉媲美的棉花。在几家棉纺织企业的实际生产使用中,各项指标均与澳大利亚棉花齐平。“所以,我对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提升我国棉花品质很有信心。我国的棉花品质并不是不好,只要从品种入手,在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严格管理,我国完全能够生产出与美棉、澳棉一样优质的高等级棉。”张全法如此说道。
江苏联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孔祥军对棉花产业联盟的成立促进我国棉花品质提升同样充满信心。他表示,目前,棉花产业上下游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无法形成整体的优势,与国际棉花产业相比,没有竞争优势。而联盟的作用在于把上下游有机连接起来,不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周晔珺说道,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是以纺织企业用棉需求为导向,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目的,这对棉纺织企业来说十分重要。相信在联盟的有效推动下,我国的棉花品质追上澳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