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杂志(微信公众号ID:chinafashion99)4月24日专稿(记者 丁丁 报道):4月18日上午9时,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停牌,待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发出一份性质属股价敏感的公告。截止停牌,百丽的市值为57亿美元。据彭博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鼎辉投资正在与鞋类零售商百丽的管理层一起研究潜在的收购交易。百丽国际和鼎晖投资的代表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不过《中国服饰》公众号记者此间了解到,百丽方便表示,公司董事会会议定于5月15日在深圳举行,届时将审议及批准公司截至2017年2月28日止的2016年度全年业绩,或许,届时将透露出关于此次收购的进一步情况。
百丽国际成立于1992年,是本土鞋企三大巨头之一,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为蓝筹股之一。然后现在的收购价却与其巅峰时期的近1500亿港元相比差距甚远。一代“鞋王”怎么会沦落到被收购的境地?天风证券分析师吴骁宇介绍,近年来由于线上电商高速发展、国外品牌侵占国内市场以及消费趋势改变等原因,传统鞋企受到巨大冲击。百丽2016年业绩表现不佳(连续两年跌幅达到双位数),上市10年录得利润连续下滑。自2015年净利润出现首次下滑后,公司就一直被笼罩在关店的阴影中,2016年公司共计关闭门店366家,平均一天就要关闭一家门店,而今年第一季度便以关店378家,平均一天关4家门店。
吴骁宇认为,百丽国际作为一代鞋王最终却落得“贱卖”,归总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线下渠道单一,电商布局失败
百丽之前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渠道的快速大规模布局,通过牢牢控制百货、街边店等重要传统渠道成为家喻户晓的鞋业龙头。但是随着消费趋势不断变化以及海内外竞争突起,公司庞大的渠道规模成了一把双刃剑,在终端不景气的环境下拖累业绩,公司进入持续关店的被动处境。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依赖百货等线下渠道,随着百货的衰落以及电商快速崛起的冲击,其核心优势被瞬间瓦解。虽然早在2011年,百丽便设立了优购网,但由于公司并没有足够重视电商渠道,只是把电商当作清理库存的手段而以失败告终。
二、产品定位不清晰,缺乏创新力
百丽自身设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从产品本身来看,虽然品牌众多,但是无论从年龄、风格来看都并没有太大区分,已难以满足追求个性化和需求更细分的消费群体。从定位定价来看,百丽定位中端但价格却越卖越贵,在质量和款式有所退步的情况下缺乏性价比,与国外部分品牌相比更是缺乏竞争力。随着产品长时间没有突破,性价比低再加上近年来海外品牌强势侵市,致使公司原有消费群体被进一步分流。通过和今年较流行的海外品牌Charles&Keith相比,在价格等同的情况下,百丽的产品在设计能力上落后较多,性价比更低,消费者并不会买账。
三、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周期太长,市场反应力滞后
在新鞋的开发与设计上,国内品牌一直采用一套周期长达半年的既定流程和销售渠道(包括从设计新产品、敲定样鞋款式、在季度订货会上发布样鞋款式、供应商准备生产原料和配件、到最后的生产完成、物流配送)。这使得公司无法快速应对市场趋势变化,市场反应力滞后。
四、鞋业整体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近几年整个鞋行业不景气,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终端去库存压力大。从2014年开始,鞋类产品销售已出现负增长,而市场仍在继续以高于市场需求的增速持续开店,因此在2015年时,市场经历大规模关店,鞋类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减价。我国女鞋市场进入了量价齐跌的状态,而百丽由于主要以线下店销售为主,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吴骁宇谈到,要么消亡,要么改变。百丽作为国内鞋业龙头企业也难逃被低价收购的命运,在鞋类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滞后的情况下,我国鞋企将会迎来一轮大洗牌。像百丽这样产品、渠道没有做好的企业或被关闭或被收购,而剩下来的就是在产品自身以及渠道方面率先变革的企业,未来国内无论是鞋类还是服装类企业,在竞争越演越烈的环境下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