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4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继大中型企业率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生产经营回暖之后,改革的效益进一步传递到小型企业。
4月的中国小型企业PMI为50.0%,连续两个月上升,较上月高出1.4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为近两年来的高点。结合本月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0%和50.2%的情况,大中小三大类型企业的PMI指数都处于扩张区间,经济形势继续巩固。
改革效应已经广泛传递
这一变化也是在近两年的改革中渐次形成的。
随着中国近两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首先使得上游行业集中的大型国有企业出现了利润增速的V型反转。而大型国企的利润改善又进一步使得下游中小企业出现需求提升、经营改善。
企业利润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043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8.3%的高水平。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中,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比重下降,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比重上升,显示利润结构从上游到下游继续优化。3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显示企业获利能力继续转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8.6天,显示企业回款速度继续加快。
尽管4月份整体制造业PMI为51.2%,较上月低0.6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也是连续第9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PMI仍然在50%的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没有改变。
上游行业利润面临拐点
不过,由于经济仍处于底部调整之中,需要克服的风险仍然较多。
近期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就强调,一方面,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转化为自觉行动,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经济发展还处于过关期,仍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作为过关期的挑战之一,4月的PMI数据显示,价格和需求正发生新变化。
4月份,受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变化等影响,价格指数明显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1.8%和48.7%,分别比上月下降7.5和4.5个百分点,均为2016年7月以来的低点,出厂价格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
伴随价格波动,高耗能行业景气度降至收缩区间。4月高耗能行业PMI为49.3%,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相对制造业总体PMI低1.9个百分点。特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为45.1%,大幅下降6.9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下,为年内低点。
张立群认为,4月份PMI指数中,购进价格指数降幅最大,达到7个百分点以上,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供求缺口快速扩大,价格持续上涨并带动相关生产较快回升的情况,在生产和供给较快增长之下,正在很快改变,市场和生产正在恢复平稳。这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平稳。
海通证券的分析报告则认为,一季度的企业盈利改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煤炭、钢铁等周期性行业,但是4月份制造业PMI指数的回落,以及4月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其实都预示着周期性行业的盈利增速又出现了下行拐点。
海通证券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要再往前推进,一方面需要抑制货币超发和资产泡沫,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刚性兑付,接受破产,让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应该坚定不移去杠杆、抑泡沫、打破刚兑,虽然会有短期阵痛,但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首先要认识到当前良好的开局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佳的时间窗口,这个机会稍纵即逝,要珍惜它,进一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能犹豫,不能因为形势好了动摇去产能、去杠杆的决心;其次,要通过“一带一路”夯实对外经济贸易环境改善的步伐,使外贸在新的环境下有比较平稳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