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疆拾花工短缺越来越突出,加上手摘棉成本高企和新疆地方耕地流转等情况,毫无疑问2019年机采棉的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有机构预测2019/20年度新疆机采棉面积有望占到总面积的60%,总产量相应达到55%-60%。
近几年机采棉采收设备不断更新、采收技术日渐成熟及疆内各棉花加工企业从收购、分级、加工到组批、运输严格管控,新疆机采棉的品质提高有目共睹。从2016-2018年度新疆棉公证检验统计来看,机采棉等级、品质、杂质含量、异纤等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状态。
但纺高配40S以上棉纱的纺织厂普遍认为新疆机采棉仍与澳棉、美棉有差距,表现为断裂比强度一致性差、长度整齐度偏低,杂质含量偏高及部分批次间品质差异大,因此对部分出口欧美的高档纱布、服装等订单仍采用澳棉、美棉生产(为降成本,或加入一定比例乌棉、巴西棉)。下游企业的感受是国内外机采棉品质差距虽缩小,但新疆棉仍有待提高。那么为什么新疆机采棉一直在追赶但从未超越澳棉呢?笔者调查后归纳如下几点:
首先,棉种问题。目前疆内外存在大量的种子公司,被广泛种植的“新陆中”系列品种就有近百个,同一产棉区、县、乡、村植棉品种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澳棉、美棉第一果枝离地一般35-45厘米,而新疆棉第一果枝离地一般仅25-30厘米,机器采收时更容易混入地膜、尘土、叶屑及其它各种杂质,既不利于轧花厂分级分类加工,更不利于纱厂配棉。不同棉种间抗旱抗虫抗碱存在差异,生长期也不相同。
其次,新疆棉区天气问题。与澳大利亚几大棉区相比,我国新疆不仅南北疆气候差异比较大,而且昼夜温差也比较大,再加上春季播种、放苗及8、9月份开花、吐絮期内棉区灾害经常频发(补种、晚收的现象较多),导致产区机采棉差异大,生长期也不一致,统一喷施催熟剂或落叶剂,籽棉成熟程度不同使马值、强力、长度等指标区别较大。另外,北疆秋季降水多使催熟剂、落叶剂等效果大打折扣,对机采棉含杂和品质也有影响。2017/18年度北疆部分棉区刚刚喷施落叶剂后遭遇降雨,导致籽棉叶屑、棉杆等杂质大幅增加。
还有籽棉收购期短且抢收现象突出。我国新疆机采棉收购期集中在10-12月(1月份霜期花、霜后花大量上市),短短三个月时间;为了抢收高品质棉花资源并尽快加工、销售,地方轧花厂根本无法做到严格“分等分级”、对杂质大、回潮高、品质差异大的籽棉拒收的现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