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国内棉花顶住了外棉下跌的压力,并且连续几日反弹,主力合约价格一度接近了14000元/吨,但周四调整幅度较大,主要是受ICE棉花连续两日跌幅超过了5%,USDA发布的10月份供需报告利空明显及全球宏观形势依然不乐观等因素影响,在中美两国棉花收获之即,棉花连续反弹难度不小。
国内现货价格高企难以持续
国庆前后,受疫情管控和部分棉花贸易企业惜售的影响,国内现货价格不断上涨,3128级棉花指数回升到15740元/吨,与CF2311基差高达1300元/吨之多,期货价格受到支撑,远月合约也受到资金抬升。棉花现货短暂因运输困难走强明显难以持续,随着内地一些新棉上市和新疆运输瓶颈解除,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价格或将回落下来。
新棉收购价格较低是压制期货价格主因
在经历过了去年抢收籽棉留下的苦果后,今年北疆大部分轧花厂将籽棉收购价格定在5.3-5.5元/公斤,折合皮棉成本在12500元/吨以下,大部分农户处于观望,即便交售也采取预售制(只交籽棉不结算)。南疆部分轧花企业收购价格提高至6元/公斤,与CF2301合约仍有一定价差,也完全可以在保证利润条件下将新棉注册成仓单。如果期货价格继续上涨,那么轧花厂可以适当调高收购价格照常加工,继续在期货上套保,价格自然难以持续上涨。
USDA报告利空明显
从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0月份全球产需预测看,明显有两点利空:一是产量调减不及预期,将2022/23年度美国棉花产量调低到1381万包,虽然比上年的1752万包降低21.2%,也低于上月预估的1383万包,但环比调减不足1%。二是需求继续下调,全球棉花消费量环比下调300万包,包括对中国2019/20年度以来的棉花消费历史数据进行了修正,其中2021/22年度的调整幅度最大,环比减少了200万包,2022/23年度的消费量环比下调了100万包,同时也对印度消费量也同步下调100万包,巴基斯坦消费量调减50万包。土耳其、墨西哥和越南的消费量也有所减少。
从供需缺口来看,全球棉花过剩245万包,改变了9月份供需紧平衡状态,按照过去的历史供需图来看(如上),过剩最少持续9个月以上,美国农业部后期的供需报告对棉花利空持续。
基金连续减持棉花多单
基金在ICE棉花上面持仓变化,与期货价格有很高的相关性。在8月份供需报告发布后,基金认为美国棉花减产将会帮助价格回升,开始加仓棉花多单,但随后发现美国棉花长势并不太糟糕,后期的报告很可能会调高棉花产量,则开始连续减仓多单,截止上周已经连续五周减持净多单,期货价格也是连连下挫。目前来看,基金没有增加多单的迹象,如果后期继续减持,那么ICE棉花价格很可能跌破81美分。
现在处于新棉上市、供给增加阶段,需求则受宏观形势、全球加息等因素影响而减少,国内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另外还有疫情因素的困扰,期货价格与新棉成本相比,不具有绝对优势,反弹难度较大,预计后期还需要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