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快速扩张、商业模式不断的更新,老牌专业市场如何面对新时代,如何科学有效的转型,以及“转型后”如何适应和发展等问题,一直是各市场老总、业界专家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
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面临着模式多元化、对手强劲化、方式特殊化、结果多样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将从多个领域和角度探秘老牌专业市场更新转型的“新生物语”。
汉正街 享受“变脸”带来的“新颜”
在汉正街,白色运动袜一双3元,而在浙江义乌,同牌子同品质的只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汉正街卖1.2元,在义乌只卖0.19元。
为什么在义乌商品价格这么低?秘诀在于当地成板块的工厂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义乌人凭借“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的独特发展路径,让市场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反应堆,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
目前,市场有三种模式: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中介市场。产地市场是买本地、卖全国;销地市场是买全国、卖本地;中介市场则是买全国、卖全国。
如今,中国的市场经济已从简简单单的“异地倒货”,演变为区域化、规模化的竞争,产业成为支持市场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全国的纯中介市场都面临萎缩,因为纯中介市场是交通不发达时代的产物。货物的流动已经由原来的层层周转,演变为产地和销地的点点对接。
义乌,创造出了更有竞争力的市场引领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而此前,义乌也是买全国、卖全国,但现在义乌40%以上的货都是本地产,然后销往全球。
近年来,围绕汉正街形成的服装等产业,才是汉正街的希望所在。目前,汉正街交易额达到260亿元,其中由汉正街分离到周边生产基地的交易额超过了100亿元。
2000年,汉正街启动以“重塑品牌、重塑机制、重塑布局、重塑环境”为核心内容的“二次创业”,推动市场提档升级,全面打造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汉正街商贸区旅游区改造项目原计划分三期进行,总投资50亿人民币。一期汉正街第一大道项目投资15亿,于2006年8月建成开业。
两年多来,汉正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正街管委会一负责人总结为四大“变脸”。
变 变 变
两年个头长大一倍
汉正街两年间市场内经营面积增加了100多万平方米,个头长大一倍,相当于3个中山公园。管委会介绍,原来汉正街经营面积不到100万平方米,2004年龙腾置业、甘肃大陆桥、浙江国华礼品等大型开发商陆续进驻,豪掷数十亿元的重金开发,库玛、全新时装批发城、第一大道、品牌服饰批发广场、暨济商城等新市场相继冒出,刷新了汉正街老旧的面孔。
变
千家小作坊搬走
2005年12月20日晚,永庆巷一服装作坊发生大火。
火灾后,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当即批示:汉正街小作坊必须坚决取缔。3个月中,6657家非法服装作坊全部取缔、搬迁。“作坊取缔了,我们都以为失业了,生意没得做了,可搬家让我们搬出了惊喜。”不少作坊老板感慨。
让老板们惊喜的是工业园的诞生。汉川的汉正服装工业城借机诞生,黄陂佳海工业园、蔡甸永安街的汉正街服装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再加上桥口西部的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和东西湖中小企业城,这5大服装基地开始与汉正街市场进行对接,标准、宽敞的厂房成为汉正街服装的坚强后盾,已有近千家作坊入驻这些工业园。
汉派服装协会一负责人称,“小作坊关闭、转型,库玛、第一大道的进入,使服装市场逐步向中高档和品牌转型,有利于汉派服装的再次辉煌。”
变
“水货街”变成品牌街
“要买仿名牌假货,请到汉正街。”多年来,汉正街就总与“水货”联系在一起。
如今汉正街正在努力扔掉这顶帽子。亮堂的展厅、透明的玻璃、手扶电梯、观光电梯、监控设施,这些原来只有大商场才有的高档设备,在第一大道、暨济商城、汉正街饰品大楼等新市场中随处可见,现代化的大卖场、专卖店、精品店正在取代传统的摆摊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汉正街经销的品牌已达3000多个,皮具类就有沙驰、苹果、BOSS、登喜路等几十个品牌,服装有红豆、威鹏、波司登等,大量品牌的抢滩不仅让市场商机和人气上升,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总经销、总代理的大本营。
变
海内外“克隆”汉正街
2006年初,山东莱州建起汉正街北方市场,已有部分汉正街商户在那边购买商铺。去年12月,美国湖北工商总会在纽约与当地政府、企业联手,兴建中国小商品直销城,并派专人来汉正街招商。部分汉正街老板欲集体赴美考察,把生意做到纽约去,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现在,在石家庄、莱州、西安等地都有汉正街的市场。汉正街的品牌正在不断向外延伸,影响力越来越大。”汉正街管委会副主任熊国汉称,汉正街批发市场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增长。
2004年,汉正街销售总额为180亿,税收1.5亿。2005年,汉正街销售总额接近200亿。2006年,汉正街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税收预计超过2亿元。到2010年,汉正街市场有望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
标准化产品将买家引入网络下单
2008年4月28日,由汉正街市场管委会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与北京银信网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国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开通。
商务平台以皮具箱包、体育用品、服装辅料、工艺礼品、床上用品五大行业为主攻目标,在各行业分别确定多家重点商户作为跟踪服务切入点,依其现有上、下游关系,力推电话钱包电子结算产品,逐步抓住资金流。运行到目前,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重点商户跟踪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二是依托电话钱包电子结算工具的电子商务销售链初见雏型
据3月24日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管理处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该平台今年前两月交易额达到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之多。
自从今年主推标准化产品销售开始,成交量逐渐攀升。“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今年平台的整体交易额有望突破200万元。”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总监余涛表示,希望3年内做到2000万元的规模。
到汉正街打货的消费者都是批发商,一次性购买大量同种商品的情况较多,最担心在网上交易会出现型号、颜色、大小等不符的现象,所以很多人都宁愿亲自到现场购买。
平台技术总监殷俊介绍,今年主推如体育器材等标准比较统一的产品,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羽毛球,仅此一类产品的日交易额就将近5000元。
成功转型的四大关键词
产业链:
在老牌专业市场形成初期,人们关注的只是专业市场的批发功能,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产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的本质区别。经过30年的市场发展和演变,产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逐步有了功能性和运营性的差异。产地型专业市场大多集中在品牌孵化、专业批发领域;而集散型专业市场大多开展了区域代理、批零结合领域,形成了运营模式和定位方向上的区别。可见,专业市场的类型不同,产业的定位就不同,发展的模式也不同。以往,很多老牌专业市场无论属于什么类型,都希望找到一个参照物,其转型的标杆大都是瞄准义乌,一时间,“义乌市场=专业市场”的模式逐步在全国蔓延,义乌的成功经验也成为专业市场建设和转型的“法宝”。但从执行的情况看,很多“某某义乌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专业市场的“历史积累性、不可移动性和非标准性”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根本在于自身产业链的整合,其他市场的经验和做法只能借鉴而不能模仿,“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许才是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要领所在。
竞争力:
老牌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就是“老牌”。也正是由于老,才成就了老牌专业市场难以撼动的力量。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是因为老,引来了关于老牌专业市场如何搬迁到城市边缘的话题。尤其是集散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城市的中心,如杭州的四季青、武汉的汉正街、上海的七浦路等,随着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和中心城市的区域规划,各个中心城市都把老牌专业市场的搬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步骤和手段。但从诸多已经搬迁或计划搬迁的老牌专业市场的实际效果看,目前尚无成功的先例。因此,老牌专业市场的搬迁不仅是一个市场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稳定问题、就业问题和核心竞争力问题。如其搬不走,不如大力转。因为“离不开的地狱就是天堂”。在中国30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后进入到和谐社会的今天,连马路摊贩的问题都提出了新的管理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不仅是老牌专业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老牌专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商业模式:
如果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只是落实在硬件的建设上而没有引入新的商业模式,这样的转型只能是“空转”。所以,老牌专业市场转型能否成功,有赖于商业模式嵌入老牌专业市场内的效果。中国商品市场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模式转型浪潮(第一次模式转型浪潮是在1979年以后的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批发市场,培育了一批商品批发商;第二次模式转型浪潮是在1999年以后的中国多元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中国主题的专业市场,培养了一群商业地产商),而这两次转型都起源于商业模式的运用和引入。目前,第三次模式转型浪潮在世界性网络经济背景下,正在向老牌专业市场扑面而来,将形成具有实体与网络结合的网品市场,培育一代商贸运营商。新兴商业模式的来临带给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将是前所未有的。
系统整合:
专业市场存在的五个基本要素(开发商、投资者、运营商、代理商、经销商、消费者)和六个核心元素(城市、区域、商圈、市场、街路、店铺)是市场本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老牌专业市场历史的背景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各行各界对于老牌专业市场的研究就如同盲人摸象,提出的建议包罗万象、方案五花八门。结果是“想的越多,说的越细,操作起来也就越难”,错失了很多转型的良机。其实,老牌专业市场并不是“象文化”,不能通过简单的城市规划和搬迁政策就解决老牌专业市场的所有问题。单一元素的调整也许会导致老牌专业市场的整体优势分解,那些看似发展很快的市场扩张、区域规划和市场调整,如果没有找到系统性资源整合的要点,带来的负面效应绝对不可忽视,而由此产生的后果更是难以估量。——北京中盟创意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服饰汇—中国服装市场第一门户网站CEO 胡宝钢